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31日 星期日

    文化巡游

    冰雪红太行

    作者:耿建扩 石雅彬 陈其保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31日 10版)
    农家土菜萝卜干
    1947年12月31日工人在架设电线 资料照片
    冬日里的柿子
    百里空中画廊
    冰雪世界
    制作根雕

        在巍峨绵延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它因一挂瀑布从峭壁之中奔涌而下,得了一个字典里都查不出的名字:“沕沕水”——意为呼呼而出,幽远、深微之水。

        沕沕水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地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8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在这里建成,并将源源不断的电流输送到了党中央驻地——西柏坡。

        沕沕水水电站于1947年6月动工,没有发电机,从敌人手中缴获;没见过水轮机,我们自己设计制造;没有电线,扒敌人封锁用的铁丝网来代替……历时7个月,造就了轰动一时的“边区创举”。1948年1月25日,朱德专程来到沕沕水参加水电站竣工典礼,并亲手启动水轮机发电。之后的一年多,他六次来水电站视察,指挥协调电力生产供应,并写下“红色发电厂”题词。至今,这里还能看到当年的发电机房和设备,还有机房旁边朱德当年的办公室。

        周恩来曾经说过:“西柏坡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却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役。这个指挥所不发枪、不发粮、不发人,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敌人给打败了。”沕沕水水电站不仅点亮了西柏坡的灯光,也维持了党中央与各战场的联系。三大战役期间,党中央共发往各战场数百封电报,而这些电报的发送全部依靠沕沕水水电站的电力。

        如今,当年发电的水轮机早已不再使用,成为供游客参观的历史文物,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作用。1955年,沕沕水水电站改为民用;1975年经过平山县政府投资扩建,原发电设备停运,新的发电站并入国家电网,继续为山区百姓生产生活服务。

        从河北省会石家庄驱车西行,不久便进入平山县境内。公路两侧太行山脉沿着平整的山路一路蜿蜒,山谷间村落星罗棋布,那种未经雕琢的质朴,仿若人间仙境。不经意间,一块巨大的指路牌,将我们引入沕沕水的冰雪世界。

        入得山门,一整面冰瀑扑面而来,在阳光下闪着纯净的淡蓝荧光,仿若童话里的冰雪城堡。整个景区被皑皑冰雪覆盖,瀑布完全冻结成了硬实的冰瀑,凌空垂挂,雄浑壮丽,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冰瀑冰挂随处可见,冰凌冰柱姿态各异,晶莹剔透,华美壮观,摄人心魄。抬头可见巍巍太行,裸露的石灰岩层次分明,冰雪覆盖其上,气势磅礴,尽展浩瀚之气魄,让人不禁想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当夜幕降临,各处冰柱、冰笋、冰凌、冰花在彩光的照射下,时而红光剔透,时而绿彩晶莹,梦幻般的色彩光影在冰雪城堡中流动。

        “春赏山花夏避暑,秋游红叶冬看雪。”这是沕沕水四季风光的真实写照。这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泉,常年湍流,四季不竭,水质洁净甘洌,湖潭错落有致。泉水沿绝壁飞流直下,形成落差数十米的多级瀑布。它于以奇险峻秀著称的巍巍太行山半山涌出,直落谷底,喷浆碎玉,声震寰宇,“如白练之经于天,白虹之饮于泉”,赋予太行灵秀之美。到了秋季,这里是享誉太行的赏红叶佳处,满山特产黄栌树层林尽染,真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每当秋风起、霜叶红,游客乘坐电瓶车依山而行,赏漫山红叶,听林间泉声,秋色醉人。

        沕沕水的四季风光和宜人气候,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各地游客,山里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家乐旅馆、饭店纷纷开张。“以前,来玩的多是石家庄和周边的游客,现在知名度高了,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全国各地哪儿的都有。”农家乐老板安志勇笑着说。自家制的腊肉、萝卜干,山里产的柿子、核桃、花椒,农家大铁锅炖的大锅菜、贴饼子……物美价廉,吃得城里客人赞不绝口。山里产的根雕艺术品,也成了颇受欢迎的收藏品,山里人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

        一位村民家门前有一棵有1400多年树龄的白檀,不少人慕名来参观,并在树上系上象征吉祥的红布条。有了客源,他干脆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很快发家致富。为了方便游客,他还自掏腰包修了一段公路,从国道直通到自家门口。

        2009年8月,考古专家在沕沕水一处水帘洞发现了精美的打制石器和火烧过的动物遗骨,确认为太行山东麓一处距今两三万年的旧石器晚期洞穴遗址,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意义,将它正式命名为“水帘洞遗址”,可见几万年前的先民,也钟情于这块“风水宝地”。

        这里是“石家庄先民之家”,也孕育出淳朴、勤劳与热情的平山百姓。当你走在那青石条铺就的山路上,聆听着鸟鸣、泉声、山歌与大山的回响,你就能知道他们选择在这里生根的原因。这是一片未经雕琢的净土,也是一片让灵魂休养生息的净土。

        (耿建扩 石雅彬 陈其保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