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大街22号首都剧场四层,是中国首家戏剧博物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的所在。熟悉博物馆的很多“话剧戏迷”都知道这里有一面大师墙。近两天,大师墙有些变化——在一张大师照片下方,生卒年代已被补全。
2016年1月20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周正离世,享年87岁。1月26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面向媒体发布了周正的讣告。
如今,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里陈列的,仍然是周正青年时代的照片。周正,1928年4月生于北京,与戏剧的渊源可追溯到中学时代,20世纪40年代初,周正曾在济南参加演出《湖上的悲剧》《日出》《雷雨》等进步话剧。周正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他被选派到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正式成为一名话剧演员,毕业不久就演出了《民主青年进行曲》《红旗歌》等话剧。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伊始周正即调入,成为北京人艺“开国老臣”。此后,周正数十年如一日活跃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舞台形象——
他曾是《夫妻之间》中的张德山、《非这样生活不可》中的卢狄、《明朗的天》中的赵铁生、《日出》中的方达生、《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茶馆》中的二德子、《贵妇还乡》中的伊尔、《屠夫》中的布拉特博士。这些话剧人物经过周正的诠释,彰显出独具特色的魅力,成为几代观众心中难忘的记忆。
在北京人艺,谈及周正的表演艺术,同行公认他的台词清晰动听,表现力强,表演技术纯熟,表演风格朴实细腻、内涵丰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善于用典型化的细节和富于变化的语调,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
与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儒雅形象相一致,周正是为数不多的学者型演员。平时,周正始终保持勤于思索的习惯,不间断地进行艺术理论的研究和积累。深厚的理论功底加之精湛的表演技艺,成就了周正在舞台上丰富多变、性格各异的角色形象。
据了解,周正是北京人艺最早涉猎影视的知名演员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周正就在《以革命的名义》中成功塑造了革命导师列宁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国人,曾被誉为“新中国扮演列宁第一人”。改革开放后,周正在《在被告后面》《直奉大战》《西游记》等多部影视作品中都有出色表现,并为多部影视作品配音。
除了表演之外,周正更多展现了在朗诵艺术上的独特才华。他的朗诵自然流畅、激情四溢,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深沉含蓄。据家人介绍,周正一生酷爱朗诵,曾多次应邀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以及《诗刊》社等举办的朗诵会。早在1979年,周正就出版了《朗诵》一书,书中从语言及方法上对朗诵进行了更深的解析,是朗诵理论的奠基专著。
到了晚年,周正将更多的热情奉献给了艺术培养工作。他曾多次为东城区、西城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义务辅导排练节目,曾担任少儿科技艺术委员、辅导员,多次在“打开音乐之门”活动中展示朗诵艺术并获得表演奖。
在北京人艺,周正的艺术造诣受人尊敬,而在生活中他与老伴的伉俪情深则为人称道。他二十年如一日精心护理重病在身的妻子,对妻子体贴入微。
一边是艺术,一边是人生,周正通过一辈子的努力让两者相得益彰,他留在舞台上和观众心里的清晰的面孔和身影,他留在电波中的富有磁性的声音,他留给孩子们的慈爱的形象,完美诠释了一段独特的艺术人生。
(本报北京1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