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6日 星期二

    职教研究

    做“创”字文章,建“特”质高职

    作者:王振洪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6日 15版)

        当前和未来的一个阶段必将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如何在国家战略中获取最佳的发展机遇、最优的政策红利,确实需要我们从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发展定位、内涵建设等方面主动谋划和积极作为,正所谓机遇也是把双刃剑,抓住了抓对了才是真正的机遇。

     

    从边际到主线

     

    以创立校引领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总体上看还是属于“边际”性的,一方面是它大多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往往属于主体课堂之外的活动式教育比较多,缺乏对教育内在规律和规则的把握。另一方面,学生的创业领域相对于其所学专业领域而言,虽有融合但也大多属于边际交叉的创业甚至是错位创业,在专业培养目标层面的内在统一还不够,创业与专业的低相关度决定了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触动高职人才培养深层次改革的主流或主线。

     

        义乌工商由于地处国际商贸名城,早在1999年办学之初,就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开展对接义乌小商品市场经济特点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在校生9600余人,专业29个,1/5的在校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接近15%的毕业生创业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应该说学校在创业教育上具有首开先河的基础、敢为人先的氛围和更接地气的土壤,但还很大程度上存在“边际”问题。

     

        那么,我认为具备环境和基础条件的院校完全可以将创业教育上升到办学定位的层面,旗帜鲜明地提出走创业型高职的办学道路,这需要在办学的三个层面形成发展导向。

     

        市场化导向。创业型高校要以市场化的创业教育思维来引领学校的建设和改革,采取一些企业的运作方式,展示出市场化的行为,推动专业设置、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内部管理、质量评价、经费保障等等办学要素与资源的市场化。协同性导向。创业教育是一种更加开放的教育,应该树立更加鲜明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理念,包括目标的协同、参与主体的协同、保障的协同等等,增强聚集各类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服务型导向。创业型高校要树立更强的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服务各类群体的上岗就业、在岗提升、转岗择业、自主创业等,实现人才培养和创业服务、创业孵化有机结合的高职发展新模式。

     

    从深化到升级

     

    创业教育融合创意教育

     

        2009年,义乌市政府以“设计改变义乌、让小商品从制造走向创造”为宗旨,创办了义乌市创意园,落户在义乌工商学院,期望通过筑巢引凤,利用“创意经济”的手段,打造创意产业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集聚的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65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国家林产品创意研发中心两个国字头平台,百余家高校在此设立“设计学子实践基地”。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融合创意教育和创业教育,并通过彼此的相互促进,来进一步丰富“创”字立校的办学内涵。关键是要把握三个切入点。

     

        目标切入。创意是创新创业的源泉,具有创意和创新的创业才是可持续和高层次的。创意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的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依靠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产品、服务或管理等实施创意,并通过市场行为获取价值的人才。以这样的培养目标切入,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兴趣型创业、机会型创业逐步走向创意推动型创业。

     

        专业切入。专业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实现创意教育、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下的融合,也就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既要对创意产业对应的专业进行围绕培养目标的体系改造,也要融入更多对接区域创意产业特征的产业元素。

     

        平台切入。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政府的引导以及市场的导向,基于市场化运营的创业园开展创意教育是培育创意、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要以创意园建设为切入,将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和协同创新的社会服务平台融为一体,与学校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渗透融合、创新管理,来整合、拓宽创意教育的外围资源,着力提高创意、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从形态到生态

     

    创意教育深化教学改革

     

        当创意教育成为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主线,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模式应当落实和体现三个方面的培养特征。

     

        系统培养。要从高职教育的规律、创意教育的特征来系统设计培养方案,合理规划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与方向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拟项目与实战项目、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促进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设置创意心理、创意经济、创意思维、创意技法等各种层面的创意实践课程,并在技能、创意、创业的复合培养上探索有效的课程载体。

     

        协同培养。创意教育需要的是一种开放跨界的教育运行体系,要把人才培养置于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之中,并通过课题驱动、项目任务驱动、创新计划驱动、技能竞赛等多样化实施路径,来实现创意创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文化育人。以“创”立校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充溢着浓郁创意、创业气息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门潜在的创意课程。要通过精神层面的弘扬、制度层面的固化、物质层面的美化,以及多层面的活动激活,在创业和创意文化的双重熏陶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王振洪,作者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