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4日 星期日

    视点

    “冷眼向雪看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4日 05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以及惠及多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今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热议的话题。图为一位韩国企业家向发表演讲的亚投行首任行长金立群提问。何农摄

        瑞士今年的冬季似乎来得较晚,十几天以前才下了第一场像样的大雪。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期间,天气配合得恰到好处:窗外虽白雪皑皑,但阳光明媚,颇让人心旷神怡。

        年会会场内,“冷眼向雪看世界”,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顶尖精英坐而论道,就繁杂多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和技术等主题,冷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热烈研讨。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台上走来走去,在其激情洋溢的演讲中历数欧盟的不是,充分阐述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吃亏”和隐忍,为自己将要在英国举行的有关欧盟成员国地位的全民公投辩护。卡梅伦表示英国离开欧盟也能获得成功,他要求在场的国际商界领袖们支持他改革欧盟的建议,特别是在欧盟有关人员流动、福利和财政政策方面。他说,当年英国加入欧盟的时候,哪想到会有这么多荷兰人移民英国?拿不是欧元区的英国的钱,去挽救一个欧元区国家的经济,经过英国人民同意了吗?

        卡梅伦还说他在布鲁塞尔也会这么讲。不过,记者在布鲁塞尔工作5年了,从没听到过哪个英国首相如此公开地对欧盟表示“不敬”。卡梅伦说,英国对一个政治联系更紧密的欧盟毫无兴趣。一位也在现场的欧盟成员国“大佬”则质疑说,卡梅伦是想把英国变成另一个瑞士?——退出了欧盟的英国,也许能是个加强版的瑞士,但也仅此而已。

        在回答问题环节都结束之后,卡梅伦才忽然想起了邀请他来的主人、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倡导的本届年会主题——“第四次工业革命”,于是草草应付了几句,算是“给了面子”。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演讲中慢条斯理地谈他对世界的看法。他温情地回忆起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私人情意,并给予习主席高度评价。拜登还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未来充满了乐观,甚至“从来没有这么乐观过”。

        就会见各界顶尖人士而言,达沃斯确实是个好地方。百度总裁张亚勤对记者说,吸引他来达沃斯的原因是,这是一个广泛接触与其业务有关的合作单位的最好场合。会议期间,他有30多场会面,信息量很大。广州市政府的两位领导也表示,他们来此参会,可以一口气见到许多各界人士,效率极高。张亚勤提到的另一个理由,则是“跨界”——可以见到与自己从事的行业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顶尖人物,并听到他们的高见。作为“全球青年领袖”多次受邀参会的法国能源集团研发经理拉法尔·舒艾腾根也对记者说,他每次都能从与各个主题的顶尖人士的交流中,学到许多东西。

        但批评的声音也很尖锐。某全球著名媒体记者称,能受邀到达沃斯发声的人,其关键词是富翁、成功人士、白人、男性。记者再给他加上个词:素食者。他还说,卡梅伦来这里找解决欧盟-英国矛盾的同盟军,恐怕是来错了地方:到这里的企业家,大都是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受益者。另一位多次参会的印度企业家则称,来一趟,见面聊聊,喝个咖啡当然好,但想解决问题,还得靠回去以后实干。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演讲中也谈到这点,他说,世界的变化,不是靠“在座各位说说就产生了”的。

        “冷眼向雪看世界”不光是冷静,它的另一面,是冷淡。达沃斯镇内,连专门为论坛年会而设的路牌都很少见,更谈不上其他为论坛的举办而提供的方便了。据说,瑞士所有有关道路的问题,包括红绿灯时间长短的设置,决策都要由州政府做出,市镇政府没这个权力,联邦政府更不管这一块。早晚高峰时间,市内交通一两公里走上一小时完全正常。

        由于达沃斯接待能力有限,商家又坐地涨价,人人都想趁机狠捞一笔,所以大量参会者不得不住到达沃斯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各个村镇。但有关的通勤火车等公共交通却没有任何为论坛年会而采取的特殊措施。车次少、收工早,最后一班火车一般在21点之前,完全不是给一个世界级聚会“后勤保障”的节奏。当你为了不到两公里的路程提前45分钟出门,堵在路上心急火燎,而临时帮忙来客串的论坛班车司机又在不停地用当地方言打电话聊天;当你在最后一刻不得不放弃坐汽车、改步行赶赴最后一班火车;当你满头大汗赶到了火车站却眼睁睁地看着它离站,然后不得不付出比平常贵几倍的出租车费的时候,你就不得不问,施瓦布先生搞得定全球大佬,就搞不定瑞士的州和市镇政府?达沃斯人自己则说,他们不想让日常生活被打扰——除了堵车,这点似乎真做到了。不过,一方面享受着“全球知名”的红利,一方面又“不想被打扰”,这是不是有点矫情啊?如果这是“达沃斯无法承受之重”,有的是候选者愿意“取而代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扰,甚至付出自我牺牲。     

        (本报达沃斯1月23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