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宜昌构建“仁爱之城”,必须做到爱人怜人。这种爱是“大爱”,宜昌在历史上不乏大爱之人,屈原、王昭君是典范。“明于治乱”的屈原深知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必须革新政治,推行法治。他建议楚王实行美政,扬弃秽政,改革现状,废除旧制,并坚定地表示自己要做这次改革的马前卒、开路人。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后,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文化传到匈奴。从此,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匈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屈原与王昭君的故事之所以能世世流传,与他们的大爱有关。这种大爱,包含了爱国主义情怀。构建“仁爱之城”的宜昌,要延续历史伟人的传统,要将大爱记心怀。
仁者爱人的另一重含义是仁慈、悲怜。慈悲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光荣传统,当人落难或需要人帮助时,乡邻总会有人伸出援手,这一传统深入人心,烙印在民族文化中。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慈悲这个传统却屡屡被颠覆。宜昌人以其悲怜心传承着仁爱文明。在宜昌,拾荒老汉黎开仕、盲人老爹颜昌玉、残疾工人陈实等,本是弱势群体却勇挑助人重担。一些道德模范无不在现实生活中延续着仁者爱人传统。
仁者,包容他人。宜昌构建“仁爱之城”,必须达到包容他人的愿景。西望巴蜀,东临荆楚,宜昌独特的地理位置,本就包纳了百川。自古汉族、土家族聚居与杂居,而今江上双坝建设汇集八方人才;古之楚西南为偏地,如今成为国之重镇。宜昌靠什么能做到持续的社会发展?包容他人,就是一个必备条件。建设强盛的宜昌要靠包容他人的情怀和政策措施,“来我宜昌,即我宜昌人”。
仁者,以人之道待人。宜昌构建“仁爱之城”,必须做好待人之道。需要将“以人之道待人”推及所有宜昌人,尤其是“新宜昌人”。任何人,只要在宜昌,就应受到公平与平等地对待。一个“仁爱之城”将能吸引更多的更强的人才流入,能实现这样的愿景,何愁宜昌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