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3日 星期六

    网络文艺评谈

    要深入认识互联网的文化性

    作者:徐冬冬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3日 06版)

        现在很多人与我探讨互联网,仍旧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来实现“互联网+”。比如,一个画家怎样通过互联网让画作更广泛地被了解;一个新闻记者如何通过互联网将文章更快速地传播;一个厂商怎么通过互联网去掉中间环节直接面对客户……互联网的工具性固然十分重要,但今天我更想谈谈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互联网是什么?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是网络与网络之间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覆盖全世界。文化是人创造的,互联网是人类创造的新型文化,拉近了人与人交往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与人心灵的距离。过去人类因为血缘形成部落,因为地域而产生不同的文化,又随着文化和文明的进程而形成国家与区域,数千年来都是通过战争、通婚、传教等方式,达到文化间的传播与相互影响。在这里,文化是有国别的,有疆界的,有民族性和区域性的,是一种“平面”的关系,是固有而相对封闭的。但是现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文化相连在一起,如同罩上了一张“大网”,超越了过去的界限,使得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文化建立了一种“立体”的会通关系,深度融合,文化交流的时、效、度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的全球化是继西方工业革命,量子物理学的诞生后,人类科技文明掀起的又一个高潮,对人类社会新的结构以及在此之下新的生活习惯、爱好、审美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层次的革命性的影响。2002年我创作的《围与不围》系列组画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思考。

        1997年,我所创作的名为“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行为艺术在全球展开。我将一本充满中国山水情怀的《徐冬冬画集》,放置在亚洲、欧洲、美洲的170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中。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因为我深深地感到,21世纪中华文化回归世界,不仅是中国人的事情,而且是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华文化以什么样的智慧进入世界,对中华文化也是一种考验。

        作为一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长期实践者,我眼中的东方文化讲和谐,博大、宏观、综合,西方文化讲文明,其思维模式是分析型的,两者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贡献最终都体现在东西方文化精神的会通上。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建立在新型的文化基础之上。新型的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和宇宙观,集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传统,并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先进元素。而这种新型文化也一定会融合互联网的文化元素。我现在就总在想,如果把“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这一作品的实施放到今天,互联网一定会为它织出一个更美丽的文化会通的图景。

        其实,互联网文化仍处于不断被认识被发现的初始阶段。比如,我们在网上的审美,还离不开原来传统的审美观念。而且大部分人的网上艺术创作,仍是依赖互联网的工具性,而不是根植于互联网的特有的文化性而产生的独特的创作形式。在这一点上,我想还需要一个过程,相信随着互联网自身的文化性逐步被认识,网上文艺创作也会越来越渐入佳境。

        以我多年来所探索的中国抽象绘画为例。中国抽象绘画不是画眼中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而是画我们的感情、血液和思考,表达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抽象绘画为西方文化所首创,因其文化本身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在现代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了哲学、美学特别是现代科技文明,包括我们今天所谈的互联网,其实也是一种抽象思维的体现。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抽象绘画至今,我始终在中国的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使之成为我的抽象绘画语言,创立中国抽象绘画,并希望能将抽象逻辑思维带入到中国的文化之中。上文提到要建立新型的中华文化,在我看来,这种文化一定要融汇互联网文化,才能成为新型文化;同样的,中国抽象绘画也要融入互联网文化,才能成为体现这个时代特点与规律的绘画语言。

        我常常说一句话,“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这个“道”是追求“世界大同”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互联网加快了“世界大同”的步伐,推动和牵引中华文化加快进入世界。而未来人类步入太空并在其他星球寻找栖息地,大规模向太空迁移,互联网将为这一伟大的人类工程提供可能性和基础。到那时,互联网这“网袋”里就不只是小小的地球了,而是整个宇宙世界。人类的宇宙观将因此彻底改变。所以,互联网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以及互联网本身的文化性,还有待我们持续深入地挖掘。

        作者简介:徐冬冬,1959年生,字苦藤,号寄人篱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抽象绘画流派的开山之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作品跨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逾40年,被中外媒体誉为“东西方文化的架桥人”,2001年,联合国为其主办个人画展并收藏其作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