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呼和浩特1月20日电(记者高平)一首《敖包相会》,让无数人对草原上的“敖包”产生无限向往。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到底有多少?有多少种形态?其功能如何?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去年对内蒙古自治区敖包进行专项普查,共调查到3747座敖包的有效信息,其中70座敖包被确定为“知名敖包”,这也意味着中国内蒙古敖包数量首次有了明确统计数据。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意为木、石、土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如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幸福平安的地标。
课题组调查到萨满敖包、女性敖包、墓冢敖包、蒙汉合祭敖包等特殊类型敖包,发现了书敖包、歌手敖包、摔跤手敖包等新的敖包类型,为深入研究敖包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课题组根据敖包文化的特点,以“古老的敖包、有较大影响的敖包、有特色的敖包,有故事的敖包、大型共祭敖包”为知名敖包标准,经专家会议评审,确定70座敖包为内蒙古知名敖包。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认为,敖包普查及内蒙古知名敖包的评选,对于深化内蒙古敖包文化研究,传承、弘扬敖包文化蕴涵的崇尚自然、天人相谐、祝福吉祥等人文精神,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