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成果发布

    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作者:张宇燕 姚枝仲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0日 16版)

        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复苏之路崎岖艰辛。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将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和趋势性因素的影响,包括发达经济体需求管理政策效果能否延续,美联储加息的时间、速率和力度如何,全球超高债务水平对金融稳定可能带来多大威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连续五年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能否得到有效遏制,许多经济体内外经济政策和结构改革受到既得利益集团不断掣肘的危害程度等。此外,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亦会对世界经济运行与绩效带来负面干扰。

     

    世界经济总体形势

     

    经济增长 增速放缓,业绩分化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低于普遍预期,发达经济体增速继续回升,但回升势头减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加速下滑,全球经济增长率比2014年有所下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2.0%,比2014年上升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4.0%,比2014年下降0.6个百分点。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有所上升,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速显著下降。2015年美国GDP增长2.6%,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欧元区GDP增长1.5%,比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日本GDP增长由负转正至0.6%,比2014年提高0.7个百分点;美欧日以外的其他发达经济体GDP增长2.2%,比2014年下降0.6个百分点。在其他发达经济体GDP增速显著下滑的情况下,美欧日三大经济体GDP增速的回升带动了发达经济体2015年总体GDP增长率的上升。需要说明的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合计GDP在发达经济体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自2008年以来已经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不过美国在发达经济体GDP中的比重仍然从2008年的33.9%上升到了2014年的36.9%。美欧日GDP合计比重在发达经济体中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疲软。其中欧元区GDP比重从2008年的32.6%下降到2014年的28.6%,日本GDP比重从2008年的11.2%下降到2014年的9.8%。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速下滑程度加大,俄罗斯、巴西等国陷入负增长。2015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持续下滑,且下滑幅度继续扩大。2013年其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15年下降幅度扩大到0.6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亚洲经济体依然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2015年增长率约为6.5%,但相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经济规模较大的新兴亚洲国家出现了0.3~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下滑。

     

        在增速下滑的亚洲,仍然存在增长亮点。印度和越南保持强劲增长。2015年印度GDP增长7.3%,与上年基本持平,越南GDP增长6.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欧洲地区增速倒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GDP增长率从2014年的2.8%提高到2015年的3.0%。只是整体增长率不高,增速改善不明显。

     

    就业态势 总体改善,表现各异

     

        2015年10月美国失业率下降到5.0%,保持了自2009年10月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2015年10月美国失业人数下降到791万,同期就业人数增加了186万。美国就业状况的持续好转和失业率的持续下降,表明其经济复苏有较好的基础。需要注意到,美国的劳动参与率并没有因劳动市场的好转而上升,2015年10月,劳动参与率进一步下降到62.4%,说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信心并没有完全恢复,也说明劳动因素对美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贡献在进一步降低。

     

        欧洲劳动力市场也在持续改善过程中。欧盟整体失业率2015年9月下降到9.3%。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有22个国家在截至2015年9月的近12个月内出现了失业率下降,有5国出现了失业率上升情况,另有1个国家失业率维持不变。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没有明显改善或恶化。

     

        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市场表现不一。巴西和俄罗斯这两个GDP负增长国家的失业率出现了显著上升。南非的失业率虽然没有进一步上升,但是仍然保持在25%以上的高位,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好,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在4.1%的水平,劳动市场的供求比例也基本稳定在1.1∶1,反映出劳动市场存在一定的“招工难”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并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失业。

     

    物价水平 增速下降,通缩抬头

     

        2015年9月全球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下降引起的。新兴市场总体保持了较高的通胀率,部分国家通胀率继续上升,部分国家开始下降,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总体保持稳定,仅从2014年9月的5.2%下降到2015年9月的5.1%。

     

        2015年10月,美国CPI同比增长率为0.1%。食品价格增长下降与能源价格下跌是其主要原因。欧盟的消费价格调和指数(HICP)月度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9月3%的近期高位一路下降,至2014年12月开始负增长,2015年1月跌至-0.6%的近期最低点,此后有回稳迹象,2015年基本上在零增长附近波动,2015年10月同比增长0.1%。日本的CPI月度同比增长率从2014年5月3.7%的近期高点快速下降,至2015年9月,已经陷入零增长,且没有回稳迹象,通缩风险显著。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形势差异较大。中国和南非的CPI增长率下降明显,2015年10月,中国CPI月度同比增长1.3%,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南非增长4.7%,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印度的CPI增长率2015年10月回稳至5%的水平。巴西、俄罗斯这两个GDP负增长的国家反而出现了高通胀且通胀率不断攀升的局面,表现出典型的滞胀特征。

     

    国际贸易 需求萎缩,量价齐跌

     

        2015年国际贸易最大的特点是全球贸易额负增长。从2014年10月开始,世界出口总额出现持续扩大的负增长。至2015年5月,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达到-13.3%的最大萎缩幅度。此后的负增长幅度虽然有所收窄,但到2015年9月,月度同比增长率仍为-11.3%。

     

        分国别和地区来看,只有越南等极少数国家在2015年保持了出口正增长,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出口绝对额下降。其中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进出口额的下降幅度略高于发达经济体。WTO的数据表明,2015年1—9月,美国和日本的累计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0%和9.2%,欧盟和加拿大分别下降13.5%和13.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中国、韩国等出口竞争力强的国家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俄罗斯、印度、南非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全球贸易额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贸易价格下降,这主要是能源和资源产品的价格下跌引起的。国际贸易负增长放缓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增大了贸易保护和货币竞争的风险。

     

    公私债务 高位累积,风险加剧

     

        2015年全球政府债务状况仍然没有明显好转。发达经济体政府总债务与GDP之比从2014年的104.6%轻微下降至2015年的104.5%,政府净债务与GDP之比从2014年70.0%轻微上升至70.9%。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总债务/GDP从2014年的41.4%上升到2015年的44.3%。

     

        美国政府总债务/GDP并没有回落,2014年为104.8%,2015年约为104.9%。日本政府债务状况稍微有所改善,政府总债务/GDP从2014年的246.2%下降到2015年的245.9%。欧元区政府总债务/GDP于2014年达到最高点94.2%,2015年回落至93.7%。欧元区总体政府债务水平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其债务风险降低,相反,由于其部分重债国的债务负担持续加重,欧元区债务风险其实比以往更大。

     

        新兴市场与中等收入经济体政府总债务/GDP从2014年的41.9%上升到2015年的44.6%。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总债务/GDP从2014年的31.3%上升到2015年的34.8%。发展中经济体总体的政府债务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其引发危机的债务阈值也相对低很多。新兴市场与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政府总债务/GDP超过60%国际警戒线且比例继续上升的有巴西(69.9%)、克罗地亚(89.3%)、摩洛哥(63.9%)、斯里兰卡(76.7%)、乌克兰(94.4%)和乌拉圭(64.1%)等。在新兴市场与中等收入经济体中,还有一些国家虽然政府债务比暂时不高,但其财政赤字规模比较大。这些国家在当前已经面临较大的财政困难,财政危机迫在眉睫。

     

    世界经济运行的关键点和趋势

     

    ■发达经济体需求管理政策效果显现,但可持续性堪忧

     

        发达经济体当前主要依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增长和经济复苏。在危机初期对促进经济快速反弹和防止衰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对当前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率二次探底之后的复苏深有影响,但累积的问题将对政策效果及政策本身的可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需求管理政策并非总是有效的。长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新问题。其主要问题有:货币政策无法应对潜在增长率的下降。长期低利率,甚至负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严重损害了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的收益,迫使他们转向高风险的投资。这不仅在长期会影响这些资本公司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在短期内加大风险投资市场的波动性。其更大的矛盾体现在:极低利率对于刺激实体经济的效果远低于刺激资本市场的效果,从而使得在实体经济并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泡沫率先形成。如果不对泡沫进行管理,必将酿成一场新的金融危机;而如果迅速地抑制泡沫,又将担心其对尚未完全复苏的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受到低利率的诱惑而大举借入美元债,从而为因货币错配引发危机埋下了隐患。

     

    ■美联储加息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三大后果:其一,美元升值虽然会增加欧洲和日本的出口有利于其经济复苏,但是由于导致资本向美国汇聚,从而会抵消欧日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其二,美元汇率如果出现大幅度震荡将引起全球资产价格和资本大规模异动,从而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和部分国家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其三,加息遏制了美国的复苏势头,并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

     

    ■债务积累过快对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威胁

     

        低利率和高负债是一个自我强化并最终会崩溃的组合。债务水平高企必然要求维持较低水平的利率,而利率水平总体低落,借款成本降低,将又加速债务累积。低利率还和资产价格上升并存,一方面进一步提升负债空间,另一方面刺激泡沫的形成和积累。一旦利率、负债水平和资产价格组合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连锁反应式的金融市场大崩溃。

     

        一些经济体目前已出现低利率、低增长和高负债这一“有毒组合”不断积累的趋势。该趋势不仅损害货币扩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果,而且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威胁。

     

    ■一些风险因素或推动新兴市场经济进一步放缓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出现结构性放缓与周期性放缓叠加的局面。结构性放缓是指潜在增长率偏离历史平均水平的变化,是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一些长期因素在起作用;周期性放缓是指实际增长率偏离潜在增长率的变化,是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一些短期因素在起作用。

     

        新兴经济体已进入中速增长轨道。当前仍然存在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等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进一步结构性放缓的风险因素。新兴经济体最近在缩小政府规模和鼓励私营部门发展方面已取得进展,但过度监管与监管不足以及产权保护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制约着经济长期增长。大多数增速较高的低收入国家都面临着由于基础设施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一些国家较高的劳动抚养比和较严重的性别失衡等不利的人口结构趋势也导致了很高的经济放缓风险。另外,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规模和速度的降低,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也会随之降低。能够促进技术和机制创新的改革不足,也将严重制约长期增长率。

     

        新兴经济体中导致经济增长周期性放缓的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抑制通胀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过度实行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不稳定造成经济低迷的风险等。特别是巴西、俄罗斯等国滞胀的存在以及中国等国家正处于快速金融开放过程中,这些因素尤其重要。

     

    ■区域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但其全球影响仍存争议

     

        2015年10月,12国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协议,美国意图通过全球非中性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TPP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存在一些争议。第一,TPP不会在短时间内生效。TPP协议需要经过12个成员国中至少6个国家的议会批准,且批准协议国家的GDP之和要大于12国GDP的85%才能生效。美国一家的GDP大约占12国的60%,故关键在于美国国会是否批准该协议。第二,TPP是各成员国利益交换与妥协的结果,比如某些产品规定了25~30年的降税过渡期。第三,TPP在进行贸易创造的同时,也将转移贸易,尤其是将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排除在外,很可能产生较大的贸易转移,从而在总体上降低TPP成员的福利。第四,现有的模型还难以计算出非边境措施带来的经济后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本文系《世界经济黄皮书: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总论部分,略有删节;文中所引GDP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他数据来自CEIC。)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