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是我人生的三个关键词,可以说我的一生都在跟‘三农’打交道。”李双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1981年毕业后,自己一直从事基层工作,有着21年的乡镇党委工作经验。直到2002年2月,阜城县农业开发扶贫办公室成立后,李双星担任主任一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据李双星介绍,扶贫办以前属于民政局的一个科室,刚成立时只有3个人,一切都要从零做起。一边是领导语重心长的重托,一边是百姓渴望致富的目光,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而神圣。
担任扶贫办主任14年来,李双星走遍了全县610个村庄。为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每次出差,只要是当天能办完,不管到几点,李双星总要赶回县里。
为了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李双星常常占用自己晚上的时间为农民群众讲解棚菜种植技术和收益行情,有时还把课堂开到大棚里,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夜晚扶贫会”。十几年来,李双星共讲课300多场,参加人员3万余人次,全县152个大棚种植村处处都有他夜晚讲课的足迹。
“全县的棚菜种植户几乎都有我的手机号,他们不管什么时间给我打电话,我都随叫随到。”每逢刮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由于放心不下大棚,李双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帮助,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李双星所做的这些,用他的话说,这是在给老百姓“还账”:“以前在乡镇搞农业生产,主要是跟农民要钱,现在做扶贫工作,帮百姓致富,我愿意多付出一些。”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在阜城县,李双星说哪个新品种有市场,大伙儿二话不说就跟着种。李双星建议大家改变种植模式,下一季棚里一准儿变了样。老百姓种植遇到技术难题了,还是来找李双星。李双星二话不说,查资料、请专家,直到解决问题为止。他一再叮嘱扶贫办的同志,永远不能对问上门来的老百姓说“不清楚、不知道”,“属于咱扶贫办管的,要想办法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不属于咱管的,你也要说出一二三来,给老百姓指条明路。”
李双星为大伙儿谋福利,大家也把他当自家人。哪家的瓜熟了,总要留给李双星尝一尝,谁家有了难事,第一个要找的也是李双星。说起李双星的“好人缘”,扶贫办的同事们深有感触,只要下乡时一说是扶贫办的,老百姓的态度就很热情,通常都还会顺带问一句:“李主任来没来?”
春秋十四载,李双星的扶贫之路已经成为阜城农民的致富之路。截至目前,阜城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3亿元用于瓜菜建设,通过扶贫直接扶持和辐射带动,全县棚菜产业总面积发展到21.6万亩,年总收入超过了11亿元,成为全县农业一大支柱,并成为全省知名的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