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

    文化评析·2016文化期待

    戏剧艺术要守好“内容”这个初心

    作者:黎原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9日 07版)

        2015年的最后一天,笔者在北京喜剧院观看了剧院驻场作品《戏台》。这部话剧由陈佩斯导演,毓钺编剧,以“戏中戏”的艺术形式,喜剧的体裁调性,讲述了民国时期著名老戏班子“五庆班”进京,在天桥德祥大戏院演出,遭遇了来自士兵、地头蛇,尤其是军阀“洪大帅”的百般刁难,虽是喜剧,却笑中含泪。一腔苍凉,老辈传统艺人的艰难辛酸在喜剧情境的误会、意外、彩头、嚼头当中一笔一笔勾画出来,耐人寻味。作为驻场作品,《戏台》撑起了北京喜剧院的招牌,在2015年7月首轮演出轰动京城后,年末演出再次一票难求,现已开始青岛、南京等地的巡演之旅。

        北京喜剧院在原东方剧场的基础上改制重建,在硬件上是有缺欠的。《戏台》的成功,克服了硬件条件上的困难,完全以作品撑起了舞台,让剧场重新焕发生机。

        以作品撑舞台,这种做法大概可以附会一种时尚的说法,即“内容为王”。剧院、剧场真实的生命力,就在于那些符合剧院艺术定位的完成度高的优秀作品,在于由这些作品,慢慢滋养和培育出来的忠实观众和观剧氛围。戏剧这一古老的舞台艺术,不是靠着声光电设施的“高大上”,而是靠着“内容为王”踏踏实实的创作、经营,才在文化资源多元且丰富的今天,仍然散发着醇厚独特的魅力。

        2015年,戏剧舞台的成绩斐然。有评论称,在电影、电视剧、动画产业争议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戏剧舞台却呈现出一种蓝海势头。在北京,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代表的“中国话剧”派,仍然坚守民族经典,复演《小井胡同》《茶馆》,排演新作《司马迁》《吴王金戈越王剑》,均是以国家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场景入戏,以正剧体裁塑造人艺特色。以中国国家话剧院为代表的“世界舞台”派,则秉承与世界优秀戏剧艺术接轨的宗旨,排演《萨勒姆女巫》《红色》等在世界戏剧史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品。此外,中外合排史诗级舞台巨作《战马》,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演出。在天津,新兴的天津大剧院以著名戏剧大师曹禺为精神标杆,通过一系列邀请演出、原创探索,在宣传和经营上紧跟市场,正在形成一股清新的力量。这种以作品形成特色、以特色形成分工,是传统戏剧艺术在现代化的管理和市场中,逐步专业化、类型化的正途。

        这一年,“戏剧节”这个概念得到国内观众的接受。北京人艺的“林兆华邀请展”已经走到第五个年头,作品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和盖谢尔剧团,因为参展作品高超的舞台艺术水平和独特诗意,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很高的美誉度,拥有大量“粉丝”,中外戏剧交流以最广泛而深入人心的方式展开着。而在浙江,乌镇戏剧节日臻成熟,不但吸引了世界多个国家级名团齐聚乌镇、多部国际剧目首度访华,而且逐渐培育出各个演出场所的多元性以及专业性,形成全国乃至世界戏剧节中罕见的表演空间群体,发挥着现代性小剧场的重要作用。

        戏剧艺术的“内容为王”除了是一种口号,更成为一套具体的行事逻辑和规矩。在2016年,戏剧人的机遇和挑战仍然并存,如何在纷纭的艺术业态和嘈杂的市场浪潮当中,守好“内容”这个“初心”,坚持一些看起来或许有点老套的规矩、传统,把戏剧艺术之光传下去、发扬开,是所有戏剧人的期望,也是责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