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

    对“请您打包”的思考

    作者:本报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12版)

        欧洲人在餐厅就餐,一般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量点餐。尽管如此,食物浪费现象还是不少发生,尤其是在老年人、儿童和病患者中。就此,比利时布鲁塞尔地区环境部长福雷莫女士近日发出号召: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在布鲁塞尔的50家餐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请您打包”活动。据悉,布鲁塞尔环保部将为参加活动的餐厅免费提供1万个卫生包装盒。

        记者在欧洲工作多年,很少在当地餐厅见到“打包”的。事实证明,西方国家食品浪费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法国电视台曾播出一个节目,一群青年志愿者专门在商店、餐厅的垃圾箱中寻找被丢弃的“可以食用的食物”,结果令人震惊:许多食品原封未动,而且根本没有过期,罐头或瓶装食品只吃了一点,一些蔬菜也只是表皮有些腐烂便被丢弃。据布鲁塞尔环保部门的统计,每个家庭每年丢弃的食物达到20公斤,不仅造成浪费,也给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一方面,发达国家食物浪费现象惊人,另一方面,全球有10多亿人生活在每天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形成巨大的反差。

        一位比利时老人告诉记者,他经历过战争、饥荒、逃难,深知“没饭吃”的苦楚。现在的年轻人衣食无忧,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挨饿。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欧洲正经历着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潮,而他们中的许多人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法国政府已表示,从今年1月开始,建议餐厅为顾客“打包”提供符合环保标准的餐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浪费和保护环境,同时为落实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各项目标采取实际行动。记者不久前在荷兰的一些餐厅也注意到,餐厅为顾客准备了“食品袋”,将没有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

        在西方语言中,餐厅提供的食品包装盒有一个特殊的意思——“狗袋”,表示将没吃完的食物带回家喂狗。现在,要不要推广“狗袋”,欧洲人是有争议的。

        对布鲁塞尔地区环保部“打包”倡议,环保组织赞赏有加,认为该倡议切中要害,尤其是炸鸡翅、烤肉排等“固体食品”,完全可以打包带走,既倡导节俭生活,又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有好处。比利时联邦食品安全署甚至为吃“打包”食物提出如下建议: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盒和食品袋保存,在两小时之内放进冰箱保鲜,吃“打包”食物一定要加热,并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吃完。

        持反对意见的餐饮业人士认为,准备“狗袋”容易让顾客在点餐时“大手大脚”,反而起到心理暗示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星级餐厅和高档餐厅,食物做得非常精致、适量,顾客来此体验的是餐厅的特色菜肴和佳酿。如果服务生建议将盘中的一点剩余食物“打包”,顾客就餐的体验和浪漫气氛会顿时消失殆尽。有人建议,顾客点餐的量不要过大,同时,餐厅为顾客提供免费的面包或薯条等“副食”时,不要一下子上得太多,不够再添,“双管齐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事实上,布鲁塞尔环保部发起的倡议,旨在呼吁“食量适度”,减少浪费。如果人们都以浪费为耻,在餐厅点餐都能“量力而行”,是否“打包”也就不是个问题了。

        (本报布鲁塞尔1月14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