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8日 星期五

    中国粮食安全的守望者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8日 04版)

        数十年致力于育种事业,一生奔行在希望的田野。

        这就是王辉教授,陕西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四十余年始终与土地为伴,培育出11个小麦良种,其中“西农979”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退休后,他仍然关心育种科研工作,牵挂育种工作未来,古稀之年仍然肩负着粮食安全守望者的使命。

        一粒优良的麦种,如何发芽、拔节、成熟,是王辉数十年观察的对象,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为了一个质朴的愿望——不让乡亲们饿肚子,他选择报考农学专业,就像一粒麦种落入广袤田野;为了提升陕西和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水平,他四十余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培育了11个小麦新品种,也经历了人生的成长成熟、分蘖吐穗;为了达到“优质又高产、早熟又抗寒”的更高育种要求,他古稀之年仍然退而不休,依旧坚守在育种一线,带来了关中大地的滚滚麦浪,实现了人生的岁稔年丰。育种事业赋予他耐性、坚忍、将成功打成一场持久战的能力,他也通过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诠释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内涵,讲述了大理想要靠点滴积累的道理。

        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中国人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进而掌控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而保障粮食安全的宏大目标,最终取决于中国农民稳定的种粮积极性,取决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科技化进程,取决于无数王辉一样的农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实验田里一粒小小的种子,可能带来五谷丰登;地垄间挥汗如雨的人们,往往关系国泰民安;正是那些一生为了“乡亲们吃饱饭”这样质朴愿望奋斗的科技工作者们,一点一滴夯实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地基。

        接受采访时,王辉将育种比喻成逐梦,“育种家的希望总在下一个良种”。这个心得,需要后辈农业科技工作者们学一学,也值得所有心怀中国梦的人们听一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