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从2015年至2020年,江苏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设立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安排专项经费,每年重点扶持约30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改革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看来,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变换、传统成才道路可以拓宽、传统管理方式可以创新,这些构成了近年来江苏颠覆传统的教育改革路。
改革传统课堂
“来,我们看一下每个同学的答案。”在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中的课堂上,英语老师王云就刚刚讲过的知识点,出了一道测试题。全班46个学生的答案,很快显示在了讲台的电子白板上。王云扫了一眼,只有一名同学答错了。“这种情况下,表示全班同学基本都掌握了知识点。做错的同学,我课后会再进行讲解。”王云告诉记者,这块“神奇”的电子白板,让她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很多。
除了白板,学生还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学生们就是通过这台设备,随堂回答问题,跟老师完成互动。不仅如此,通过平板电脑,学生们还可以在课前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预习,课后再通过微视频进行复习。
事实上,这样一堂课正作为公开课,在全校同年级进行同步播放。原来,在教室四周摆放的4个人影捕捉摄影机、6个收声话筒,完成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录像和直播。基于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的“未来教室”,录制好的课程可以实现跨校乃至国际交流。
在沈健看来,“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新的教学方式正全面‘创新’传统课堂,教师将成为‘导师’。”
改革传统成才路
2014年,中考成绩处于中等的南京学生李楚,在选择学校时犯了难。“去好的高中太难,去一般的学校升学率不会很理想。”最终李楚选择了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器专业“3+4”试点项目,即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不用高考,就可以上本科了。”李楚中职期间只要考核合格,就会升入定点本科院校南京金陵科技学院。
2012年,江苏省开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构建起职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试点覆盖了每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包括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2”分段培养、江苏开放大学与中职分段培养等。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毅感慨:“过去,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读职校。现在,江苏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被打破了,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成才道路更加宽阔。”
同时,针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学校热企业不热、产教分离等问题,江苏省在全省建立了264个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和133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让学生所学技能更加“适销对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6%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近80%。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高考不再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挤的独木桥。传统的成才道路在被拓宽,人人皆能成才正在成为现实。”沈健告诉记者。
改革传统管理
2014年9月9日,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常州大学邵辉教授领衔主持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这次能获奖,我得感谢‘专业负责人制度’。”邵辉此前是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学科带头人,“以前学校的行政事务,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做科研项目。”2012年12月,常州大学出台《常州大学专业建设方案》及《常州大学专业建设负责人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学校在53个本科专业中,通过程序在每个专业公开选拔一名专业负责人。
张家港江帆小学校长徐芳甚至有了“组阁权”。2014年,张家港印发《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积极推行校长公开竞聘制和新建学校校长组阁制。通过公开竞聘,徐芳成了这所学校的校长,随后开始依照规定在全市网罗人才,搭建自己的“管理内阁”。
这些只是江苏改进传统管理、推进简政放权的剪影。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5项,撤销创建达标项目34项……这些改革释放了学校活力,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在国家公布的38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江苏高校占了5个。江苏有75项成果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跃居全国第一。(本报记者 苏 雁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