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

    民生观察

    去库存,不只是卖房

    作者:新闻观察员 冯蕾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7日 15版)

        高企的房地产库存是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表面上看,来自于经济下行带来的供需疲软,实则体现了长期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之困。从前几年不少地方推出的“限购”政策,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从“控房价”到“去库存”,调控思路的微妙变化蕴含深意。

        土地财政与资金压力让“去库存”变得更为迫切。

        一面是超过6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库存,一面是新的“地王”不断涌现,再次暴露了土地财政的“痼疾”。仅以福州为例,2015年该市土地出让金创历史新高,截至12月24日已达299亿元,增幅超过162.74%。从地方债务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观察,部分地方已逼近上限。浙江省审计厅公布的审计公告中指出,2012年底,浙江省、市、县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739.44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4133.91亿元的66.27%。而近年来,这种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变。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以及对GDP的追逐,成为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根源所在。

        与此同时,资金压力仍然是一把高悬在房地产开发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链条关乎房企命脉。2015年1月-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70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增速比前10个月回落0.7个百分点,继续呈回落走势。从房企2015年公布的财报上看,开发商盈利水平持续下降,A股房企的平均净利率水平创下历史新低。尤其,在广大三、四线城市,受高企的库存和消化周期影响,市场销售不力,房企资金链条趋紧,风险加大。要让资金尽快回笼,需要“去库存”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方面,不同地域、不同城市情势各异。一套北京二环内的80平方米商品房的价格,相当于三、四线城市五套、甚至十套同等面积商品房的总价,因此,大城市的“去库存”将影响更大。

        而对于横跨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的房地产行业而言,“去库存”与上游钢铁、水泥等行业更是唇齿相依。2015年,受产能过剩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影响,钢铁、水泥行业经历了最冷的寒冬。严重的产能过剩、超低的利润率,让钢铁等行业痛定思痛,倒逼转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三者紧密关联又相互作用,作为2016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弊。

        当前,为了追求“去库存”,部分地方推出了眼花缭乱的刺激政策。但需看到,去库存,不只是卖房那么简单,而关系着中国经济全局,需要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当前,对于很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并非缺少销路,而是没有“适销对路”。中国还有巨大的住房需求,随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买房和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将持续大幅增长。这都需要仔细研判需求,并扩大有效供给。一是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二是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最大限度弥合“供需矛盾”,关键是解决好“结构性”难题。这就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最大限度地改变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让结构性指标、质量指标占有更大权重;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推进供给侧改革,抓住“去库存”这个牛鼻子,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6的中国经济必将翻开新的篇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