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布济阿什维利院士是俄罗斯心脏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俄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防治,尤其是在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实践等方面口碑极佳,成绩显著。作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科学部副主任、俄罗斯联邦科研功勋奖章获得者,布济阿什维利院士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他至爱的心脏外科事业。自1977年从著名的谢苗诺夫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至今,他在为一大批心血管疾病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撰写并发表了近400篇医学论文。
尽管工作日程极其繁忙,布济阿什维利院士日前还是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首先介绍了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在俄心脏病治疗领域的权威地位。这所创建于1956年的研究中心,在心脏先天性缺陷和肿瘤、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疾病及局部贫血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面成绩斐然,并研发和试用了多项高效的新型治疗技术。该中心创始人巴库列夫院士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不仅是苏联神经外科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曾因其卓越的心外科研究及1948年首次在苏联成功实施先天性心脏缺陷手术而成为列宁奖章获得者。目前,巴库列夫中心是俄罗斯最好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中心。全俄每年35%的心脏病介入手术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每年完成的心脏手术量达5500例之多。中心不仅拥有各类进口医疗设备,而且也有自主研发的医疗产品。
谈起俄罗斯的医疗改革,布济阿什维利说,“改革”这个词显然早就被过度使用了。当百姓感觉不到医疗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时,“改革”这个词就会带来负面情绪。但是,“改革”毕竟是充满正能量的一个词,没有改革,俄罗斯便不会走出困境;没有改革,俄罗斯便没有机会与美国等拥有一流先进技术的国家进行竞争。放眼世界,俄罗斯的医疗水平和技术眼下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潜力巨大。俄罗斯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而美国却要靠从全世界吸引优秀人才。俄罗斯需要做的只是合情合理地利用人才。俄医改始于90年代初,可以说至今尚未完成。“每个公民都享有优良的免费医疗服务,我们距这个美好的改革设想还很遥远,但医改一直缓慢而又坚决地向前挺进。我个人欣赏德国的医疗模式,只有实现全民医保,才能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美国模式不可取,一个让4000万人失去医疗保障的医保体系肯定是有问题的。”
布济阿什维利表示,俄罗斯医改面临的挑战也相当多,医改离不开借鉴他国经验,接纳“外来新鲜血液”。医改的内容也包括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愿意与中国心血管外科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医疗水平在最近10年间飞速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值得借鉴。中国是一个伟大而又神奇的国度,在短暂的30年里变成了一个经济巨人。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俄中医疗领域的合作亟须加深。俄中之间建立广泛的医疗合作势在必行。良好的医疗服务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至关重要。俄中两国政府都面临如何建立更好的医疗体制,更好地调配医疗资源,让人人都能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布济阿什维利院士认为,俄罗斯心脏病患者每年都在增加,心脏外科医院的发展还有待完善。我们希望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领域的创新能够改变心脏外科学的现状。我们眼下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应对缺血性心脏病。这种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死亡率极高,每百名患者中的死亡人数高达56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要劳动力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和中风是主要原因。美国人随即开始研究冠状动脉手术以降低死亡率。如今全美1300家医院每年有8万到9万例冠状动脉手术量,这其中还不包括血管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手术。全美每百万人中就有3000名心脏病患者,这样的数字迫使我们严肃思考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
采访结束时,布济阿什维利将自己的一本文学功底不俗的专著送给记者。他在这本名为《医生的第一助手是患者》的著作中写道:疾病与国家、民族、宗教和财富无关,医生只需要保持对患者的尊重与忠诚。疾病将命运一劈两半,划分为病前和病后,最终谁能成为胜者完全取决于生命本身。医生只不过是生命竞赛中的场外指导。布济阿什维利院士强调:“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正视疾病。近年来俄罗斯年轻有为、前途光明的各界精英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现象频繁发生。很多人不注重身体健康,却宁愿为爱车养护一掷千金。为了降低心肌梗死造成的高死亡率,预防是关键。所以我说,医生最好的助手是患者本人。”(本报莫斯科1月4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