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高校与小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各自的教育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在不同的“轨道”上独立运转,各自推进。“高参小”项目的推出,将高校与小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高参小”是“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的简称,是近几年来北京市教育工作的一项举措。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充分借助“高参小”项目,深入探索,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并有望实现多赢的愿景。
大胆探索,小学教师与大学教授同时进课堂
首都师范大学与白云路的“高参小”项目一开始即着眼于让各个孩子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发展的普惠式教育。2014年9月起,首先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开设美术、书法、舞蹈社团17个,社团活动已形成规模效应。2015年上半年,一至六年级书法课在首师大书法院的支持下全面推进,同时与“城宫计划”相结合,广泛开展了一至六年级美术、舞蹈、书法、声乐、棋类等社团活动,每周惠及学生近2000人次。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作为白云路的对口联系单位,在学者欧阳中石的指导下,形成了“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教学理念,重视文化传统的承传,强调书法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高校需要利用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对小学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专业的支持,但在大学师生直接进入小学课堂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小学的可持续问题。基于此,“高参小”项目充分重视小学师资技能和理念的提升。在书法课中,书法专业的研究生充当主讲,辅以小学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做助教,既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做好了“对接”,又解决了写字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在美术、舞蹈等社团活动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授同时进入课堂,相互配合。
“高参小”项目还重视小学的课程建设,邀请课程研究的专家团队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评估。围绕课程建设,老师们逐渐打破学科的局限,全方位地提升教育和教学的理念,更好地实现育人的总体目标。
建立工作机制,立起一套“规矩”
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是顺利开展项目的重要保证。出于工作的便利,首都师范大学派出驻点副校长,白云路小学则设立专门的“高参小”办公室,并由主抓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对接。双方经过相对深入而透彻的沟通,逐步建立起沟通交流、师资培训、教学教研、社团活动、专家咨询和总结评价等六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仅就沟通来说,依托面谈、微信群、电话、电子邮件、会议、研讨、讲座、助教等形式,在副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小学生、家长之间架构起密切的联系。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大家迅速理顺了思路,有效提高了效率,形成了以小学为主要阵地的教育新模式。
为了配合“高参小”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自主研发了“社团选课系统”。系统包含社团情况介绍、图片、教师简介、授课地点和参与人数,供学生自主选择;包含作品展示区,教师、同学可以点赞,可以留言;还特别包含了双向评价功能,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激励性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上课状态的进行评价。操作简便,功能较强,极大地方便了对项目推进情况的全面评估。
白云路分校主抓项目推进的副校长张健认为,如果说,按照预期,大学和小学之间要经过“拉上手”“拉住手”直到“拉好手”,那么首都师范大学与白云路分校的合作已经顺利地“拉好了手”。
相互交融,实现教育的“多赢”
相互交融,教育方能实现“多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俞劼在小学举行了“共享生命绽放”的系列心理讲座,还带领研究生举办了教育心理案例分析会,为教师的成长助力。之后,几位研究生同学以此为毕业论文选题,顺利通过了开题答辩。
进入小学的所有研究生、本科生一律被称为“小老师”,他们每学期始都会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每周固定的时间集体备课、说课、评课。为了迅速熟悉小学的教学,他们还邀请二年级老师介绍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高参小”在充分利用教育的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盘活各种社会资源为教育所用、让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上迈出了个性化的坚实步伐。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驻点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