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星期一

    2015年度艺术纵览(电影篇)·二○一五年十二月初,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四百亿元,其中近六成由国产电影创造

    票房高歌猛进 精品力作不足

    作者:胡祥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14版)

        2015年对中国电影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截至12月3日,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400.5亿元,其中近六成由国产电影创造。国内银幕已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增长到11.4亿。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本土创作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口碑和票房兼具的市场“黑马”频现,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争奇斗艳,喜剧电影大放异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中国式大片类型雏形初现,动画片、战争片、魔幻片等类型各有建树,国产电影呈现出形态多样、风格迥异的创作格局。随着电影金字塔基座的不断夯实,电影质量整体提升,高品质电影的出现将水到渠成。这些贴近中国现实生活、艺术表达并且接地气的国产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使好莱坞电影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然而,在市场捷报频频、创作多面开花的表象下,还存在着行业人心浮躁、重商业轻艺术、重营销轻创作、重人气轻口碑、IP争夺白热化、原创能力不足等不良倾向,不容忽视。

     

        传统文化题材绽放迷人魅力

     

        2015年7月,中国电影市场以54.9亿元刷新内地影史单月票房纪录,成为值得被中国电影史铭记的事件。不仅票房成绩喜人,暑期档影片质量也可圈可点,尤其是两部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影片让人眼前一亮。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凭借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在社交媒体上收获大量粉丝,在人们的口碑相传中登上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的宝座。《捉妖记》摒弃同类题材的创作套路,不再披着魔幻外衣兜售俗套的爱情,而是在中国古典文学妖怪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打造出“胡巴”这一原创动画形象,再结合好莱坞经典叙事手法,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和超强的观众黏合度,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近日,贺岁档刚拉开帷幕,一部根据天下霸唱所著盗墓小说改编的《寻龙诀》就以惊险刺激的情节、奇幻磅礴的场景、逼真震撼的特效获得观众的赞誉,上映至今打破了《捉妖记》创下的多项票房纪录。这三部作品的成功说明,在一些人眼中已经过时的传统文化题材,如果与先进电影技术、现代工业手段、新颖叙事手法和当下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依然能散发惊人的艺术魅力,而这也为中国式大片创作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喜剧类型成为电影市场新宠

     

        400亿元票房之中,少不了众多类型片的贡献。2015年,国产电影的类型探索多面开花,《狼图腾》《老炮儿》《滚蛋吧!肿瘤君》《战狼》《破风》《解救吾先生》《烈日灼心》《失孤》等影片各领风骚,为中国电影的多样性作出贡献。前两年最受观众热捧的青春电影因缺乏创新,大都打怀旧牌,情节跳不出“出国、车祸、堕胎”的老三样,逐渐形成了一种僵硬的创作套路,再加上跟风拼凑之作过多,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而喜剧电影异军突起,《捉妖记》《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作品票房甚至突破十亿元。

     

        为何喜剧电影能集体爆发,以中小成本创造了其他类型大制作难以达到的票房成绩?一方面是由于喜剧符合当下观众释放生活压力、寻求审美愉悦的观影需求,因此可以四两拨千斤,成为目前国产电影中最能与好莱坞抗衡的一种类型;另一方面,喜剧电影创作出现代际更替,如沈腾、大鹏的新式东北喜剧,徐铮的都市喜剧等,新兴喜剧创作力量层出不穷,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然而,这些影片虽然讲好了故事,拉动了市场票房,艺术探索和思想内涵方面却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从深层次讲,喜剧电影持续火爆、市场表现变化万千,正折射了人民群众观影需求日益高涨与国产电影品质仍有待提高之间的矛盾。

     

        有青春电影的“前车之鉴”,喜剧电影创作更应该保持警惕,以免落入缺乏创新的窠臼。市场最大的缺陷在于投资的盲目性,2015年喜剧电影的突出表现势必带来资本的狂热跟进,但唯有靠品质说话、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才是类型电影可持续发展的秘诀。

     

        艺术电影在商业热土遭冷遇

     

        2014年《白日焰火》柏林获奖后票房过亿,提振了业界对艺术电影的信心,有人甚至将这一年称为中国艺术电影崛起之年。然而2015年,艺术电影却没有延续“崛起年”的气势,作品数量寥寥,排片率和票房惨淡,几部重点作品引起观众的争议,在商业热土的喧闹衬托下更显孤寂。

     

        侯孝贤执导的《聂隐娘》为还原中国文化的诗意精神,删除大量人物和情节,将个人化和风格化做到了极致。《山河故人》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三段叙事,展现传统与现代转变时的撕裂与焦灼,以及创作者对未来和世界的想象。《1980年的爱情》关注上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十二公民》从案件入手,表达对法制建设的思考,透视当下中国现实社会各阶层的状态。还有诸如《心迷宫》《少女哪吒》《一个勺子》等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如尚待雕琢的玉璞,均是具有艺术探索精神的创新之作。这些影片热切关注时代巨变下人性的落差,努力为小人物争取亮相银幕的机会,普通观众却大都不太买账,这一现象使人陷入沉思。一边是商业电影票房动辄以亿元记的火爆势头,另一边艺术电影却如沧海一粟淹没于茫茫市场之中。长此以往,商业电影过度繁荣,在票房的集体狂热之中,撑起中国电影文化底色的艺术电影将难以立足,电影市场发展将面临根基不稳的危险。因此,艺术电影该不该走市场,与商业片一比高下?艺术院线该怎么建?进入市场后,艺术电影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坚守腔调还是拥抱票房?这些从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一直困扰艺术电影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还需深入探讨,妥善解决。

     

        电影文化需要艺术性和原创力

     

        2015年,电影人几乎言必称IP,好像不说这个词就落伍了。在这一年,《左耳》《栀子花开》《第三种爱情》《九层妖塔》《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万万没想到》等IP电影层出不穷,稍有IP潜质的网络小说、歌曲等都遭到制作公司疯抢,甚至连《新华字典》都已经被立项,再加上不久前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抛出一番“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的言论……这股风潮持续升温发酵,影响着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其实,IP热潮看似火爆,其背后却透着资本逻辑的冷漠,一些从业者将编剧的艺术创作矮化为流水线上的生产。在这种思路指导下,谁还会静心去做原创,探索电影艺术的深度与广度,电影文化的思想独立和精神追求何在?

     

        站在400亿元的当口,我们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国。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不能是单纯市场容量的扩张问题,而是应该放眼全球,致力于电影文化尊严的坚守和艺术品格的提升。站在建设电影强国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将什么样的电影文化展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面前?面对“互联网+”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产业数据不断被刷新,各路资本涌入,技术日新月异,新势力跨界融合,观众更新换代,市场规则和创作理念受到冲击,所有人的想象力不断被挑战,国产电影已经拥有充足的外部资源,最大的掣肘依然是电影的艺术创作。在喧嚣复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抱朴守静,笃定前行,坚守电影文化的艺术性,提高电影生产的原创力,深挖电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使电影作品不仅有时代共鸣,更有精神激荡和灵魂震撼,这一系列课题考验着每一个电影人。

     

        (作者单位:中国儿童文学期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