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2015年12月9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与光明日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政策科学论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论述,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进行总结。来自农村改革发展第一线的9个乡村社区党委、党支部书记,结合实践,畅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体会。
展望新农村的美好未来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研讨会”第二次会议综述
2015年12月9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举行第二次政策科学论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论述。来自农村改革发展一线的9个乡村党委、党支部书记,结合自身实践,回顾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团结全村农民群众,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程、经验和体会。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主持会议。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方立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广大农村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和发展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都有着共同的特征:一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融合,二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同时发展,三是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相互结合,四是各种生产要素相互联合,五是现代农业已初具轮廓,六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七是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八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九是个人致富与共同致富相互促进,十是党政基层组织不断巩固。这些共同特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体展示出了当今中国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时代风貌,同时也昭示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定具有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他认为,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各地农村的先进典型都注重强村富民、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城乡经济融合、注重生态环境整治、注重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注重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进步、注重党政基层组织建设。其中有“五个结合”尤为重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坚持集体创业和体制创新相结合。就是要有一个带领村民集体创业的坚强领导班子,有一个促进集体创业的社会氛围,有一支带动集体创业的专业化队伍,有一套支持集体创业的措施和制度。三是坚持个人致富和共同致富相结合。就是要坚持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农村公有制为主体,实行农民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鼓励农民发挥各自优势,勤劳致富,又适应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走集体化集约化经济的发展路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全体村民沿着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稳步前进。四是坚持重点突破和协调推进相结合。关键是要把握优势、统筹兼顾,立足当前、长远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造福人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改善民生,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共同富裕。
方立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目标和思路,是我们党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总结和学习各地农村已经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论述。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关键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一定让村民得到更多利益
黑龙江省孙吴县沿江乡大桦林子村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吴德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让农民把地拿出来跟着合作社干,就不能让他们吃亏,得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才有更多的人跟着干。所以,我们在收入分配上动了不少脑筋,先后采取了五个办法。对带地入社,也就是把耕地交给合作社、把命运与合作社绑在一起的农民,一定让他们得到更多利益。
第一阶段,2006年,合作社建立之初,主要是租地和代耕。这个阶段,靠降低成本吸引农民,当时仅翻地一项,每垧就比别人便宜20元。
第二阶段,2007年,采取了“土地保底分红”的办法。当时,每亩地的保底金是200元,而实际能分到300元。
第三阶段,2008年至2011年,主要采取“土地折资入股分红”。虽然没有保底,但农民对合作社经营能力很认可,还把自家积蓄投资到合作社中,这样分红收益会更多。当时,散户每亩地收益200元至300元,合作社社员能分到350元至400元。
第四阶段,2012年,主要采取“土地保底优先分红、剩余盈利再分红”的办法。优先保障土地收益,而且每亩增加了150元。
第五阶段,也就是2013年到现在,采用“土地入社分大头、资金投入分小头、国投分红户均摊”。规定了带地入社首次分红的最低比例,带地入社钱分得更多了。
从2011年到2015年,全村带地入社面积分别达到3.7、4.1、4.1、5和5.3万亩。
实施两个转变 打造富裕新社区
河北省平泉县桲椤树社区党委副书记 杨海平
桲椤树社区主要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为突破口来实施两个转变。
实施人口集聚,实现偏远农村就地城镇化。我们采取选址新建的方式,紧紧抓住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土地置换等政策,分期分批将12个偏僻贫困山区的自然村村民搬迁进入中心村。在中心村,建设了寄宿制小学、农家超市、村民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并设有图书阅览室、游戏健身场、敬老院、文化广场,规划了幼儿园、中心卫生院、客运站、邮政快递和商贸中心。通过人口集聚,节约了土地,使农村就地实现城镇化。
将农民就地分工转移,使土地形成产业化。将土地以每亩年租1200元的方式大片租赁到集体,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建设了万亩富硒苹果产业园区和双千亩地栽香菇产业园区,成立了金椤美果品专业合作社、金储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六个合作社,采取了公司+合作社+专业户的经营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化经营管理。为了使农民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为承包大户免去三年土地承包费、协调贷款、解决水电路等问题,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优越的创业发展环境,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社区还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培训。现在,青年农民懂经营、会管理,当上经营组织者,中年以上农民进园区成为产业工人。
三转促三化 推进一体化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 吴协恩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村变为城市,而是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华西村最近十多年来,正是不断通过“三个转”(产业转型、村庄转型、人的转型),促进了“三个化”,推进了“一体化”。
第一,实施产业转型,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华西村从吴仁宝老书记创业伊始就一直在转型。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又以“短中长”结合为总原则——从事的行业要兼顾短期、中期、长期三大利益;以“稳快活”协调为总思路——传统产业发展要稳、把握机遇动作要快、资本市场利用要活,实现了传统产业与服务业“两手抓”的局面,形成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两条腿”走路。第二,推动村庄转型,提高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对于新型城镇化的这个“新”,我们认为贵在“三新”:思想、理念要创新;方式、方法要创新;体制、机制要创新。第三,抓牢人的转型,助推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十多年的转型经验告诉我们:转型要围着村民转,但不等于围着村子转,更不能为了面子去转。城乡一体化也好,新兴城镇化也好,关键是要实现人的城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村民“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为此,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间接向直接过渡、扶志与扶智并重、输血与造血结合”的精准扶贫之路。
特色城镇化带动美丽新家园
吉林省梨树县霍家店村党委书记 王福山
近年来,霍家店村党委始终把建设农村新型特色城镇化作为加快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促进休闲农业,以特色产业带动旅游业,以生态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霍家店村2011年被评为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依托北方巴厘岛水上乐园、巴厘岛游乐园、兴旺大酒店、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举办多届“北方巴厘岛钓鱼比赛、篝火晚会、大秧歌比赛、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打出了生态健身品牌和休闲品牌。这些品牌旅游活动的常年举办,聚集了人气,传承了文化,更宣传了景区。霍家店经济园区还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与游客互动,开通了霍家店园区旅游政务网和霍家店园区旅游咨询网,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和受众进行互动,举办“北方巴厘岛旅游微博达人”系列活动。五年来,先后投资1.5亿元建设北方巴厘岛水上乐园和温泉海洋馆,投资2亿元建设巴厘岛游乐园、采摘园、跑马场、草莓园、樱桃园。2014年,北方巴厘岛被评为“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目前,北方巴厘岛游乐园日均接待游客人数2200人次,旅游年均收入6000万元。
霍家店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打造出了梨北新城。
让农民快乐劳动幸福生活
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党委书记 雷宗奎
让全乡人劳动快乐、生活幸福,是周家庄乡党委培养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较优厚的劳动收入、较优越的居住环境外,还注重卫生、文化、教育、福利保障事业的发展。
目前各队有卫生室,全乡有卫生院。乡集体为全乡社员出资加入合作医疗。社员看病,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误诊。
1982年周家庄乡建设了河北省第一座农民文化宫,有图书室、游艺室、电影厅、篮球场等,农民在这里可读书看报、学习培训、文艺演出、篮球比赛、举办运动会等。目前还建有乡合作社纪念馆和荣誉陈列室,展示合作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发展壮大的历史,已成为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成果展示的教育基地。
乡办中学、各村小学都是高标准校舍、花园式学校。现代化的幼儿园,可容纳全乡7岁以下的幼儿入园。从1982年起,全乡就实行了9年免费义务教育。省重点示范高中晋州一中坐落在该乡,全乡幼儿、青少年在本乡学校即可受到良好的全面教育。
从1982年开始,逐步对全乡社员实行了12项福利保障。主要有:老年人、老党员津贴制,老干部退休制,烈军属优抚制,五保户、残疾人供给制,全乡社员水、电、医疗优惠制,全乡社员生活补贴制等。
贫困山区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践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紫云乡紫云村党支部书记 冯开银
紫云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和上访村。为了摆脱贫困,村民先后自发种植过柑橘、苹果,也尝试养殖奶牛、长毛兔,都以失败而告终。2001年,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到紫云开展土壤调查时指出,紫云村“一旱一湿”的环境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
为了打消群众顾虑,党员干部率先种植猕猴桃,见到了效益,村民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开地、请专家传授技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紫云村民靠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斗志,闯出了一条种猕猴桃致富之路。2010年,紫云村采取了“典型引路、合作社聚力”的办法。组建了全区第一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从技术培训、物资供应、病虫防控、品牌培育、产品营销等五个方面统一服务,带着农民抱团干。2014年,合作社建起了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保鲜库和近5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采取农超对接、社企合作、电子商务等形式扩大销售渠道。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326户,每年提供技术服务收入达120万元。2015年猕猴桃交易市场交易额达600万元以上。
紫云村的发展变化,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激活要素聚民力是推进发展的基础,二、创新机制集民智是推进发展的动力,三、夯实基础解民困是推进发展的目的。
从“穴居山洞”到“美丽乡村”
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党委副书记 廉士东
九间棚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过去的九间棚,荒山秃岭,缺水没电,村里人一直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凭着艰苦创业的历程,九间棚人战胜了贫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九间棚人走出大山,在县城先后开办了花岗石厂、工程机械配件厂、塑料厂、金银花茶厂等企业。
老村子永远是九间棚人心目中的“家”和“美丽乡村”。经过全村人努力,在以九间棚村为核心的景区里,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古迹众多,5万亩果园连成一片,春华秋实,四季宜人。尤其阳春三月,这里各种果树鲜花盛开,遍地芳菲。
九间棚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村级旅游公司,围绕乡村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教育、沂蒙风情体验、生态康体养生四个方面规划发展。
为了提升九间棚村民的文明素养,村里开展了“文明家庭评选与表彰”活动,从孝敬老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等十个方面,对村民进行培训考评。每到年底,都要对评选上的“文明标兵家庭”和“文明进步家庭”予以隆重的表彰奖励。
九间棚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幸福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和称号。九间棚景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AAA国家级旅游景区”。
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内涵开展创建活动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党委书记 邢万里
贾家庄村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确保全村上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开展“家庭细胞工程”,营造良好村风、民风。从1991年起,党总支倡导并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型农家竞赛活动,2006年又升级为社会主义新世纪和谐家庭竞赛活动。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觉悟、道德行为、劳动表现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考评标准。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大会,公布每个家庭得分情况,年底汇总。对总分在95分以上的家庭,授予证书和牌匾;对评比总分不达60分的家庭,指明问题,限期改正。
开展“灵魂工程”,汇聚发展正能量。着力倡导以“爱党爱国的情怀、集体主义的思想、先公后私的品德、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创新的意识、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内容的贾家庄精神,村办的广播站、网站等围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村”的主题搞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鼓舞村民。各个支部各个单位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队伍”,同时还成立了“学雷锋奖励基金会”。经常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大讲堂”、各类征文等活动。热爱集体早已成为贾家庄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发展集体经济 推进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党委副书记 刘名宣
刘庄村发展集体经济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搞平整土地,科学种田,提高产量,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发展工副业,搞多种经营。先后办起了畜牧厂、冰糕厂、面粉厂、造纸厂、机械厂、食品厂,1980年成为“中原首富”,是河南省第一个小康村。第三个阶段是发展生物工程。1984年起步,选定医药制造项目,上马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经过不断升级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刘庄经济社会发展从此步入了快车道。第四阶段是守业拓展,实现新突破。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在建成华星药厂三四五期续建工程之后,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组建现代化高新企业——绿园药业有限公司,实现了资本运营的新突破。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刘庄实际出发,这是刘庄几十年来总结出的一条十分有效的工作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初期,在相对富裕的刘庄,当时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70%的收入来源于工副业,三分之二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怎么办?最后经过全村18岁以上村民民主表决,认为刘庄选择并建立的村级核算体制,基本符合刘庄生产力实际,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王梦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