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秋佳节,家家户户一派喜庆祥和。在山西省晋城市老城区一处旧院落里,73岁的马秀梅倚在家门口,不时地向远处张望,期盼着儿子陈海波回家过节。可就在这天凌晨3时30分,52岁的陈海波因病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既“严厉”又“温情”
人们称陈海波为“拼命三郎”,大刀阔斧地抓规章完善、抓制度建设、抓现场管理,人们很难在办公室看到他。一些朋友好心劝告他:“悠着点儿,少得罪人。”他板起脸说:“管理松了、队伍散了、安全没了,再说啥都没用了!”
2014年9月9日,因6045次小票车未听清发车指令、擅自开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班子研究如何处理时,他提议解除3名管理人员干部身份。有班子成员提出,那么大的考核力度,干部职工是否能够承受?陈海波的态度坚决:“管理上的‘老好人’就是安全上的‘罪人’!”
陈海波始终坚持开门办公,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2015年中秋节前,他对车队干部千叮咛万嘱咐:“把年轻乘务员的交路调一下,尽量让年轻人回家团圆。”
既“细致”又“粗心”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太北一场发生机车弓网故障,陈海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置,直到把所有细节都搞清楚才返回办公室。
客车安全,特别是动车安全,是太原机务段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陈海波刚一上任,就给运用车间的老马交代了一个任务:“以后每天晚上北京西、太原南、运城北最后一趟动车入所,你得给我发个短信。”2015年8月3日那天下着中雨,有些感冒的陈海波和老马添乘动车到运城北。当天晚上,老马添乘动车组到北京,回到动车所已经是深夜1点40分。考虑到陈海波感冒不舒服,就没给他发短信。没想到,深夜两点多,陈海波打来电话劈头盖脸地问:“为啥不发短信,让不让我睡觉了?”
对自己的身体,陈海波却马虎大意。2014年3月,时任湖东机务段段长的陈海波进行了一次心脏支架手术。曾与他搭过班子的侯马北机务段党委书记程赤军见他多日没在路局生产交班视频会上露面,便打电话问询他的近况。他只说家中有点事,很快就回去。手术第二天,他就走进了大秦线3万吨试验场。
既“执拗”又“开通”
陈海波就像一头牛,先后在3个机务段担任副职近10年。
工作上,陈海波有一股子牛脾气。2014年9月至10月,全路进行旅客列车尾部防护报警装置的开通和使用。针对牵引Z21次的HXD3D机车沙质相对较软,雨天行车极易出现空转的问题,陈海波组织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动手制作了6套撒沙漏斗,解决了空转问题。“陈氏漏斗”由此得名并运应开来。
为了工作,陈海波该退让时就退让。2015年3月15日,陈海波与马德山添乘太原南至北京西的G618次列车。车上,陈海波询问马德山关于“3·20”列车调图的变化。马德山汇报:“变更停车股道3列,变更运行时刻13列,停站变化7列。”陈海波立即反驳:“你说得不对。晚上回去我再和你细说。”21点,俩人添乘回到太原南站,他又拉住马德山:“你先别走,调图的事咱还没有说清楚呢。”他拿出厚厚一沓“3·20”的列车调图文件就地铺开,自信地说道:“变更运行时刻是14列。”马德山说:“我知道你错在哪儿,G4601/02是一对高峰车,有客调命令,暂时不开。”茅塞顿开的陈海波立刻谦虚起来:“想起来了,我错了,我错了。老马,你知道我为啥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你吗?在动车安全上,别说出事故,就是连摇晃的权力都没有啊!”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本报通讯员 陈建宇 姬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