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内,相机快门“咔嚓”一声,为9名柬埔寨留学生与校领导、教师们留下了一张“全家福”。
“当下,无论是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还是‘一带一路’战略,都在倡导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高职‘走出去’要讲究策略,不能一哄而上、无序竞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建新说。
借船出海,2万余人次培训夯实办学基础
“近几年,学校的海外办学从无到有,并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杨建新说,无锡商院是借着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这条“大船”出的“海”。
“2009年,红豆集团控股的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招投标获得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的共建资质,才让如今的一切有了可能。”无锡商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传彬告诉记者。
2012年5月,无锡商院与西港特区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培训中心协议书;2012年6月,西港培训中心第一期培训班开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汉语初级、汉语中级、现代企业管理和英语听说能力培训,标志着双方合作海外办学项目进入实质性发展。
英语教师侯根香说,当地百姓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因为在西港特区,‘汉语+专业=富裕生活’,已成为当地人的共识。熟练运用柬语和汉语的柬埔寨管理人才,其工资是一般员工的2到3倍。”
截至2015年底,无锡商院共举办培训8期,选派18位优秀教师赴特区,开办18个培训班,涉及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对外汉语、商务英语等10个专业,累计培训中柬员工达22000余人次。
“量身订制”留学生培养方案
“大家好,我叫周国华,周到的周,中国的国,中华的华。”因为祖父母都是柬埔寨华人,汉语基础较好,开学典礼上,今年19岁的周国华作为留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周国华是从50多位报名者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学员,而这批8男1女的留学生中,既有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也有大学在校生和在职人员。
“这是学校历史上首批学历教育留学生,将在学校完成3年的学习。”无锡商院教务处处长朱璋龙告诉记者,虽然只有9名学生,但学校付出的精力却一点都不比其他专业少。“第一年,留学生们以汉语学习为主,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对外汉语教研室;剩下的两年,才会融入专业学习。”
朱璋龙介绍:“因为起点和目标不同,在留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学校会减少公共基础类课程,增加以实际应用为主的课程的比重,并根据西港特区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教材选择、技能培养等将更加合理。”
在市场营销专业大二学生赵士俭的陪伴下,周国华开始了在无锡商院的学生生涯。“学校安排我与周国华一对一‘结对子’,帮助他练习汉语。”赵士俭说。
职业教育“走出去”依旧面临挑战
伴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海外留学生项目在国内高校屡见不鲜。在江苏,老挝苏州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中文系,都已进入了境外办学的新阶段。然而,纵观职业教育,像无锡商院这样与企业联合开展留学生教育和海外办学,仍属少见。
在无锡商院党委书记戴庆华看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在办学资本、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效果、行业支撑度等方面已基本可以引领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要想‘走出去’,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各国间的教育法规、制度、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投资回报周期长,让职业院校犹豫不决。”杨建新说。
“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一个瓶颈。”李传彬表示,无锡商院能够办起留学生项目,一方面是与德、英、澳等国交流学习,试点了“现代学徒制”;另一方面,教师在西港特区近3年的培训,增强了他们对柬埔寨的了解和境外教学的能力。
“无锡商院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中国‘走出去’企业、与企业联合培养本土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行者,关键在于与红豆集团的紧密互动”,杨建新告诉记者,背靠西港特区这棵大树,让学校在柬埔寨找准“落脚点”,更夯实了落地生根基础。红豆集团副总裁、西港特区董事长陈坚刚说,“支持这批留学生,红豆集团和学校共同拿出80万元助学金,用于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等”。
而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无锡商院已经开始启动在西港特区申办应用技术大学,如进展顺利,双方将于2016年下半年招收首批柬埔寨当地普通高等学历生。届时,无锡商院将实现海外办学技能培养、学历教育、文化交流和语言培训“四位一体”,打造辐射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基地及文化交流中心,最终建成一个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现代化大学。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