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长春举行。全国多地马院院长认真总结“05方案”实施经验,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关问题研讨交流。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介绍,自2005年建院以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构起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就“建什么样的马院、怎么建”“当什么样的马院院长、怎么当”两个问题作出回答。他指出,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前沿的前沿、阵地的阵地,要将马院打造成为“领航”高校的“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既要昂首干事,为学院谋发展,又要低调为人,积极聚拢教学资源。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陈占安提出,要警惕教师科研意识、学科意识“两张皮”现象,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间的关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认为要处理好高原与高峰、主流和特色、量与质、内与外、人与物五对关系,要以人为重点,以体制保障人才可持续发展。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提出,面向新时代,学科建设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再出发,实现目标再定位、资源再整合、任务再提升、动力再激活、影响再扩大。
专家们表示,要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建设教学科研皆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秉公指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科、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关系基础上实施“马克思主义学科群”战略。陈占安建议,要进行双岗定位,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归属、二级学科定位,跳出“教书匠”的老路子,教学、科研并重;完善专题讲授式教学方法,既不离开教材,也不照搬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