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团长,也是一位博士——周传刚,第二炮兵某通信团团长。熟悉周传刚的人都说,“他的胸中常怀火一样的激情,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劲儿”。“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古人以此为鉴,周传刚也把这句话当作人生“座右铭”,伴随他征战南北。
1999年7月,周传刚军校毕业,主动申请到艰苦的西北高原工作。大漠深处,营盘孤立,半年时间,他把连队图书室里的书看了个遍。2002年底,周传刚调入第二炮兵机关工作。报到当天,他直奔国家图书馆,办了借书卡,抱回一摞书。古人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周传刚把这句话抄在本上、记在心里,遇到知识“盲点”便心急火燎,不弄明白寝食难安。
一次,作为信息化参谋的周传刚参加对抗演练。硝烟四起,战局瞬变,他运用信息化手段成竹于胸,却在战场管控几个环节卡了壳。败在哪里?一连几天,周传刚数次复盘战局,找到致命弱点:精于信息技术,缺乏战略思维。
身在统帅机关,岂能“井底观天”?随后,周传刚报考了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白天忙工作,夜里研学术,他结合本职工作研究的课题《部队作战信息化能力评估研究与实践》被评为优秀论文,运用部队训练成效明显,成果在全军“国防信息化与战略管理论坛”作了交流。
博士毕业当年,周传刚再攀高峰,进入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军事指挥学博士后工作站研究深造,成为第二炮兵机关首位博士后参谋、战略导弹部队唯一的博士后团长。几年中,他牵头的10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军推广,被称作“创新牌”团长。
那年夏天,一场泥石流灾害席卷高原,2000多名火箭兵闻令而动抢险救灾,复杂的地理环境让“顺风耳”时断时续,令现场组织通信保障的周传刚焦头烂额。班师回营,周传刚针对救灾行动中60多处薄弱环节,开展20多次深入调研,修订完善上百份数据资料,规范14种通信组织指挥关系、6类基本保障行动模块,明确10类一专多能通信单兵和26类通信装备编配。他撰写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通信能力建设》一文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成为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南”。
探路成功,周传刚又开始尝试将这些成果向作战行动延伸,率先在全军开展无线密码通信实传实用,探索“三层四线”“三图两表”等通信保障新模式,实现了单电路语音指挥、窄信道数据指挥、大容量网上指挥、常态化联合指挥“四级跳”,推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全域慑战能力大幅提升。这一次,周传刚戴上一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被第二炮兵树为“十大砺剑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