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文化+” 引领古都开封重现辉煌

    ——2015开封“文化+”高端对话专家发言摘要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丁艳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30日 07版)
    开封鼓楼 资料照片
    开封动漫展示《清明上河图》。资料照片

    本期主题

     

        近日,光明日报社与河南省开封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2015开封“文化+”高端对话,来自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6位文化理论专家与6位实业家参与对话。与会专家从“文化+”理念的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进行了剖析和研讨,为开封文化能够“走出去”提出了具体建议;实业家们则根据所从事的具体行业,找到与开封文化的融合点,表达了和开封合作的意向,并提出具体合作项目。

     

    “文化+”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河南省开封市委书记 吉炳伟

     

        开封为什么今年在全国地市率先提出“文化+”呢?究其缘由,一是受“互联网+”理念的影响和启发;二是开封“文商旅”融合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升;三是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开封而言,经济与文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什么是“文化+”?我认为,“文化+”就是把文化已有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传承、效益提升、产业转型和组织变革,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文化为基础条件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俗地讲,“文化+”就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关于“文化+”的内涵,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

     

        “文化+”“+”是关键。加号表示加入、融入,更表示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那么,“文化+”“+”什么?为此,我们提出“文化+”10个专项行动:“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文化+工艺设计”“文化+餐饮”“文化+体育”“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农业”“文化+工业”和“文化+市场”,这10个专项行动就是让“文化+”所具备的强大融合力、创新力充分释放,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共生、共融、共进。目前,我们有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熟,比如:“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文化+餐饮”和“文化+互联网”五方面。

     

        “文化+”提出来只是思想的起步,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实践。如何推动“文化+”,开封的考虑是从融合入手,以平台载体为依托,以项目化运作为基本模式,强化保障,加强领导,确保“文化+”理念真正开花结果。一是加快战略融合步伐,二是加强载体平台建设,三是坚持项目化运作模式。

     

    “文化+”创造一种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齐勇锋

     

        开封提出“文化+”的理念,出台了10个方面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对本市发展路径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既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又是发展理念上的一种创新,具有前沿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所谓“文化+”,我认为是一种文化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模式。在中国新兴城镇化率超过50%的今天,如何创造一种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我认为应该考虑五个方面。

     

        第一,文化经济是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因此发展文化经济,要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如果开封在这方面能做出表率和示范,就能引领文化经济和特色文化城市的发展。第二,文化经济是以文化精神为魂的创新经济、融合经济。要把文化的本体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处理好。第三,文化经济是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兴经济。人的精神需求是模糊的、可替代的。因此须调整供给结构,创造需求,实现有效供给。我觉得在这一方面,开封还有大量工作可以做,应该创造出新的经验。第四,文化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积累过程,最终积累的是文化资本、文化财富。我们要处理好文化积累和传承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文化建设的快和慢的关系,要创造文化价值,不能急功近利。开封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每一个产品和项目按照精品来做。第五,“文化+”应该是多种发展形态,不能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创造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这是开封的使命。

     

    “文化+”首先要夯实文化基础本身

     

    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 程民生

     

        作为河南本土的专家,我想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文化+”首先要夯实文化基础本身。在“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源,我有三点认识。其一,我们已经深受历史文化资源的恩惠。开封文化确切地讲是历史文化,以宋文化为代表的开封文化早已渗透到开封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发展文化的良好氛围。其二,我们还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发掘,认识不够。例如,宋代开封对北京等城市建设的影响等。开封是收藏文化论坛所在地,本地的民间收藏家办有很多博物馆,但没地方展出,我建议建一个博物馆的集群。其三,政府要大规模地强力推动,全面升级“文化+”行动。

     

        第二个问题是,“文化+”还可以“+”更多。“文化+”可以加更多乃至任何事物,比如“文化+教育”“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等等。

     

        第三个问题是,我想提出一个建议:把对话打造成每年一次的固定论坛,从而引领全国的“文化+”。

     

        现在以宋文化为代表的开封文化已渗透开封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以“文化+”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相信开封“文化+”一定能创造出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上有天堂,下有汴梁”的美景指日可待。

     

    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的发展目标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从经济学的角度,我建议开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理念的发展目标来深化。“文化+”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现代以来人类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更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文化+”应当更自觉地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经济的根本任务来推进。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人的全面发展,从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开封市需要重点深化五个维度。其一,供给维度。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创新,创新要以人为尺度、为主体,要将劳动力转化为创造力。劳动力升级同样需要“文化+”。开封应秉承“文化+”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把每个人的文化情怀、文化创造力激发出来。其二,需求维度。中国人均文化消费占比低,人需求的全面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其三,贸易维度。文化走出去靠什么?靠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靠每一个优秀的中国人的魅力。从开封的现实来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吸引国际游客来本地进行文化消费,了解中国优秀文化,这就是在做“文化+”的贸易和传播。其四,科技维度。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文化+”科技的进程,“文化+人的全面发展+科技”,是现代创新经济的理想模式。其五,资本维度。资本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高端形态。从实践角度看,可推进一些具有公共熟悉度的“文化+”项目,多考虑PPP合作模式。开封可通过知识产权将本地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利用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资本平台,推动“文化+金融”。

     

    推动“文化+”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专家兼秘书长 李嘉珊   

     

        在我看来,“文化+”行动计划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渠道相结合,将城市的文化根本与相关延伸环节相连接,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让本来的开封“活起来”。同时,创造今天的文化开封就是在创造未来开封的文化遗产。开封“文化+”行动计划,指导城市的转型升级,对于大多数中国文化历史名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开封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非常完备,但也面临现实的发展瓶颈,开封要更好地推动“文化+”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综合考量文化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智慧化问题。

     

        开封应激活多元市场主体活力,尊重市场规律,提炼最有亮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有效供给、“一源多用”、辐射效应。在需求方面,要认识到培育市场消费人群的重要性。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版权,开封许多传统手工艺大师创作的艺术作品亟待进行有效的版权保护。

     

        开封的海外文化市场急需开拓。具体有四条有效措施:一是举办专题性国际交流活动;二是利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及文化部“欢乐春节”项目平台;三是搭建国际化展会平台;四是开拓海外华人华侨资源。

     

        关于智慧化问题。一是凭借技术智慧。二是凭借思想智慧。在“文化+”行动计划实施中,需要有思想、有智慧、有专业深度的设计与呈现。要加快形成品牌、内容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实现开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找到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平衡点。

     

    中原区域协同下的开封“文化+”

     

    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教授 许立勇

     

        “文化+”承担着文化传承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使命,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重大。开封在全国280多个城市中率先提出并践行了“文化+”。开封的“文化+”主要是基于文化传承与产城文旅商融合的理论创新。“文化+”承担着文化传承、驱动新型城镇化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等使命。那么,在中原城市群协同背景下,开封“文化+”的出路在哪里?

     

        第一,理论创新。首先要进行理论创新,进行“文化+”顶层设计,完善“文化+”理论体系;其次要进行制度创新,形成规划,制定标准;最后,进行文化科技产业创新,产业落地,细分市场。第二,区域协调。注重区域协同和文化要素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文化建设协同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鼓励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提高城镇化率,落实文化建设指标。具体来讲,一是积极挖掘价值,推进其他文化建设指标快速发展;二是开封要抓住机遇,利用郑州、洛阳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资源的价值和内涵,打造中原城市群文化新高峰;三是开封作为中原城市群“重点发展功能区”的龙头,应该重视政策引导,推进文化建设在各个指标之间匹配和均衡发展。第三,生态共享。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在生态体系当中的。

     

    创新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营销模式

     

    文化部产业司原副司长、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 李小磊

     

        我认为,文化创意是开封现今最需要的,开封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传统的东西,一旦加上了创意的元素,会使它有更大的发展。可以在产品的设计中融入文化创意,从而实现产品创新。我们的旅游产品太单一,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旅游商品基本大同小异。以北京故宫为例,通过创新,其衍生品收入由2009年的5000万元升到了2014年的7亿元。迪斯尼乐园的衍生品和服务是门票的2至3倍,我们国内主题公园衍生品的占比不到10%,反过来证明我国的主题公园仍有潜力可挖。另外,在营销中也应该带有文化创意,比如山西大院文化的传播就是比较经典的成功案例。

     

        我希望开封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借鉴别的成功经验,根据自己的特点,创新有开封特色的营销模式。我们的工业产品、服装等,都可以加上文化创意的元素。此外,要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国际化,开封可以利用文化部已在国外设立的20多家“中国文化中心”,全面宣传开封的经济、文化、旅游。

     

        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胡葆森: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对中国文化有过这样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意思是中国文化在宋代已登峰造极,达到了巅峰。开封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文化+”。文化是个“泛”概念,提到“文化+”,首先要把“文化”的内涵梳理清楚。开封是八朝古都,它遗存下来的文化不仅仅是宋文化,那么它的精髓是什么?是精英文化、礼学文化、市井文化,还是俗文化?我们的“文化+”理念要以文化为本,这个“本”究竟是什么?

     

        政治家创造环境,指出方向,理论家提出有认识高度的思想,企业家科学地配置资源。今天,“三家”齐聚开封,我认为,这件事情离成功就不远了。建业公司从2007年开始参与开封城市的发展,我们要站在城市与历史的高度上,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看待手中的项目。

     

        海马集团董事长、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主任 景柱: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首先,开封要以文化为本。我今天分享一下对开封经济发展模式的三点思考。第一,开封应该在中国后工业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坚持成为中原经济区四大试点之一,和郑州互补发展,郑汴一体化、产业聚集、航空港试验区、米字型高铁,是未来十年的增长极。另外,在细分市场中实施品类创新,在聚焦产业中实施产业发展;还应转化农民,提升农业,打造宜居的中等城市。我建议从三个方面使劲:系统地打造绿色的休闲环境;打造独占优势的、具有宋韵特色的文商旅自主品牌,建立开封“文化+”的有效机制。第二,开封要思考在中国后工业社会中的发展定位。第三,要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文化+”战略发展的资金。

     

        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迟延坤:

     

        开封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开封提出“文化+”理念的决策,利用开封的优势——文化来发展开封,我认为是很英明的决定。除政府主导的文化项目外,开封文化最好能深入到社会基层的“小事业”。开封提的“文化+”,不仅对开封,对全国也将有很大的影响。

     

        当“文化+”遇上“互联网+”,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文化+”给事物增加内涵,给商品增加价值。“互联网+”使世界变小,信息快速传播,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滴滴打车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开封有很多好东西,如果能“文化+”以后,再“互联网+”,就可以快速发展。

     

        针对开封提出的“文化+”理念,浪潮集团决定用实际行动支持。其一,浪潮拟在开封建设“文化+”大数据创客中心,把政府提供的传统文化和数据整理出来,加上我们的平台,吸引企业、个人来汴创业,聚集产业发展,带动开封经济。其二,我们将在开封投资云数据中心,让开封的企业享受便宜、技术服务到位的云服务,为开封的招商引资作贡献。我们希望“文化+”跟“互联网+”作为两个引擎、一双羽翼能够推动开封高速发展。

     

        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旭东:

     

        我主要通过清明上河园的实践,说明一下主题文化在旅游业的运用,以及如何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先分享几个简单的概念。主题文化是人民对客观存在的特定文化的主观提炼和选择,并为人们的特殊目的服务的文化。主题景区是以一种文化为主题,依托相关旅游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而创意策划、规划建设的旅游景区,包括主题公园、主题街区和主题村镇。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休闲娱乐需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的公园。主题餐饮,是以一种特有文化内容贯穿的,有着鲜明特色的餐馆,像开封的老馆子等。主题演艺是以一种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演艺形式,像开封大宋东京梦华。

     

        目前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产业集聚的效应,主题会叠加。主题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意义有三点:增强旅游产品的丰度,形成多样的旅游新业态;提高人们的关注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细分旅游市场,满足人们对旅游多样化的需求。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大豫网总裁 杨永生:

     

        双创背景下,如何促进“互联网+”跟“文化+”?开封提出“文化+”理念,是极具前瞻性的决策。文化本身就是创意产业,互联网本身也是极具个性创意的产业。文化的多元性与互联网创新性、天然性的结合,造就了“互联网+”与“文化+”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可能性。文化跟互联网虽然都是加法,但文化是几千年的沉淀,互联网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的新技术。互联网这些年的发展,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新的品质提升。互联网对于大众来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发明,而是日常的应用。我们希望依托腾讯多元的产品,在文化创意上做出新的尝试,在开封旅游产业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作一些贡献。

     

        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优秀的人才和合理的机制,我认为,还要有一个良好的项目和预期。未来,我们期待吸引更多人才回汴发展,以“文化+”开拓互联网,以“互联网+”连接文化。我们希望未来有机会参与到“文化+”的建设当中。

     

        迪臣发展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 谢文盛:

     

        我想用“创意”二字来总结如何推动“文化+”。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比如说酒文化,中国人拿出来的是茅台酒,法国人拿出的是香槟,意大利人拿出的是葡萄酒,英国人拿出的是威士忌,美国人什么也没有带,把这几家人的酒都拿过来兑在一起,他说是鸡尾酒。他们没有好的酒历史,但是能够善用别人的长处,发展开封文化也当如此。

     

        今天开封提出的“文化+”专项行动方案,就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实施计划。对于开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文化创意内涵挖掘。二、发挥开封历史文物遗存众多、基础性文化资源广泛的优势。政府可以落实高效的服务平台,制定完整的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迪臣愿意对接开封作为中国书法名城的基础工作,让开封的书法名扬天下。对开封传统的剪纸、汴绣、木版年画,我建议进行题材和表达的创新。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刘先琴、丁艳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