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福建厦门走向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从小海岛变为经济特区“试验田”。
今天,面对“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机遇,厦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产业、城市、社会的转型。
“厦门经验”释放活力
今年5月4日,厦门试行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随后,“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被国家工商总局作为范本在全国推广。厦门还出台了14条商事登记便利措施,全面推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设立登记“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立等可取。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厦门勇于创新。试点海运快件进出境业务、试行分送集报货物“集中申报、分段担保”模式……截至目前,厦门报送了105条创新举措与开放措施。在福建省通报的109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52项,其中属全国首创的有18项。
一个又一个“厦门经验”,释放出蓬勃的改革生机和经济活力。统计数据显示,挂牌短短半年,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新增企业4699家、注册资本金达761亿元,其中新设外资企业246家,注册资本140.13亿元。
建立国际化营商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厦门国际投资、贸易交易量大幅提升,国际和涉外商事纠纷也日益增多。今年6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内设置了厦门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厦门市仲裁员协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进一步创新商事争议解决机制。
厦门市司法局局长叶勇义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厦门要率先建立起国际化营商环境,在与国际接轨的法律诉讼、仲裁、公证等法律实务和法律服务上做好文章。今年6月以来,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共受理仲裁涉外案件24件,案件标的3.34亿元。
为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厦门积极推进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表示,厦门市将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从更广领域、更大开放度、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投资贸易环境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再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与国际标准衔接的任务清单
不久前,在迪拜大数据展惊艳亮相的赛凡信息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让全球尖端云存储有了“厦门创造”。从火炬高新区到美丽的五缘湾,再到厦门岛外各区,一个个创客空间、创新孵化器、创意区等创意创业单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迸发,得益于厦门全方位的努力。作为福建省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厦门对接上海自贸区政策,先行先试,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和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商事登记制度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对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及其评价体系10方面31个指标,完成了《厦门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计划》,针对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等9个方面25个指标,确定了向国际标杆看齐、与国际标准衔接的任务清单。
(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