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非遗传承

    扬州制笔

    作者:郁兴 撰文/摄影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7日 10版)
    为羊毫笔分毛圆尖
    毛笔成品展示
    盖毛工序,改变笔尖特性,更利于书写。
    为写小楷的羊毫笔安装笔头
    晾晒制笔用毛
    挤压毛料里的水分,使毛料尖尾方向一致。

        出扬州城一路向东,30公里外的江都区大桥镇花荡村有一家江都国画笔厂,这家保存着扬州毛笔完整制作技艺的工厂,也是国家级“非遗”的传承单位。

        略显陈旧的小院内,师傅们正坐在窗前,各自埋头打理手中的工序。看似简单的一支毛笔,从笔杆选材到笔头的制作,每一环节都包含着制笔工匠们的智慧。制笔杆的师傅抓一把短竹竿,在手中挨个儿检查,舍弃有伤、有裂、粗细不均匀的,余下的用特制的工具迅速上下刮擦,打磨掉竹竿表面过于光滑的一层竹皮来增加摩擦力和舒适度,方便书写。更妙的是,他们把选自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毛进行分类整理,剔除杂毛后,让柔软的羊毛、坚硬的黄鼠狼毛、植物麻丝等制笔尖的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和组合方式攒成小撮,在尾部扎线固定形成毛笔头。用材的比例决定了笔尖的硬度和弹性,方便书法者创作不同字体风格作品时选择。在过去,制笔师傅的工种一般是不会调换的,有的人一辈子只练就如何把散碎的毛发整齐。

        制笔工种里,有专门的晾晒工序师傅。制作笔尖的整段工序一般都会把毛发浸泡在水里,而对应的晾晒工序主要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整毛师傅把大批量的动物毛发进行整理后,按长短等级分类压块。晾晒师傅会把成批的毛块进行晾晒,通过自然阳光脱水到一定程度后,毛块就可以用纸包裹储存,以备随时取用。第二段,则是大批量毛发被重新泡水,按比例混合制成笔尖后,成型的笔尖干燥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被安装到笔身上。可不能小看负责晾晒工序的师傅,毛笔的火候全掌握在他们手里,太湿毛发易变质发出特有的异味,太干则毛发变枯导致在书写时弹性不佳。

        江都花荡地区有制作毛笔的传统。过去,农村的孩子能进工厂当工人,是一件了不得的事。石庆鹏17岁时到村里的毛笔厂当学徒,经过10多年的磨炼,自己做起了毛笔制作生意。扬州毛笔的制作工艺繁杂,一支精品笔的诞生,需要经过120多道制作程序。制笔绝活完全依赖师傅口传心授,徒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反复揣摩,才能领悟其中奥妙。一个有悟性的年轻人要想熟练掌握整套工序,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这种既不易学,又不易精,还耗时耗神的行业,一度少人问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石庆鹏的作坊式工厂,只能看见中老年技师们坐在窗前,略显孤独地修毫、整毫。

        如今随着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关注扬州毛笔,石庆鹏的工厂里重新出现了年轻人的身影。石庆鹏感叹道:“传承‘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既保存了历史文化记忆,也是对传统文化精粹的弘扬。”

        窗前,年轻技师像前辈们一样低头修毫、整毫,而他们与前辈相比则拥有更多关注的目光,呵护着“非遗”的光环,肩负着传承的使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