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新闻人物

    余秉楠:创造有中国风格的印刷字体

    作者:本报记者 李苑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6日 04版)
    余秉楠 资料图片

        站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报告厅里,82岁的余秉楠铿锵而简短地致辞:“国家和社会都要重视印刷字体的创作,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日前,由余秉楠设计的方正秉楠圆宋和方正秉楠辞书体正式发布。

        余秉楠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平面设计家、设计教育家,也是中国最早从事字体设计的大师之一。他是亚洲地区获得德国“谷腾堡”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人,也是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的首位华人会员,还是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的第一位华人副主席。他为中国现当代艺术设计与教育事业的国际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3年,20岁的余秉楠考入鲁迅美术学院。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通过文化部的考试,被派往前民主德国的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深造。

        1959年,前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访华,那时恰逢中国汉语拼音化。周恩来总理郑重嘱托格罗提渥,为中国培养一位能设计拉丁字母印刷字体的留学生。格罗提渥将这个任务委托给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教授阿尔贝特·卡伯尔。经过观察,阿尔贝特·卡伯尔选择了余秉楠。

        设计过程颇费了一番艰辛,余秉楠甚至为此专门设计出一根竹笔。三个月后,第一款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正体拼音活字终于诞生了。这是中德两国人民友谊的结晶,所以余秉楠和他的中国同学们一致给它取名——“友谊”。

        几经颠沛流离,走到新世纪的“友谊体”在数字时代焕发了新的活力。2012年,由北大方正集团开发的方正秉楠友谊体上市。这次数字化过程引发了余秉楠的思考,如何让字体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字体设计不断创新?

        2013年,在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协助下,余秉楠开始创作两款新字体。方正秉楠圆宋源自余秉楠1987年设计的“圆宋”,方正秉楠辞书体则源自余秉楠1963年为《辞海》专门设计的拉丁文字体。经过反复尝试,余秉楠决定用钢笔书写辞海体,用马克笔书写圆宋体。尽管年逾八十,余秉楠依然亲力亲为、严谨专注,亲手用绘图软件修改每一个字体。这让他的学生、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赵健连连感叹“像他这样的人不会多”。

        特别是方正秉楠圆宋体,对宋体进行了颠覆性创新。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字库开发部副部长仇寅介绍说:“一直以来,宋体都是三角形的,横竖比是一比四的关系,横是竖的三分之一。圆宋体大概是三比五的关系,整套字排版比通常的宋体略黑一点,同时增加了它的清晰度、圆润度。”

        余秉楠告诉在座的每一位设计者:“字体设计要创新,创新是字体设计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创新才能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保持同步。但对于西方和日本的印刷字体,不能盲目临摹,要融合国内外最优秀的传统,创造有中国风格的印刷字体。毕竟,印刷字体的面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本报记者 李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