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钱学森与沙产业

    作者:刘恕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5日 11版)

        众所周知,钱学森晚年对沙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殊关注。如在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践行起步后,他说:“我想武威、张掖的同志实际是开创了一个新型的产业,在缺水但阳光丰富的地区……引入高新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新产业,一个真正知识密集的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将要在人类的历史上登上舞台。”

        同时钱学森又及时提醒,沙产业“今后的任务大概还有100年,分阶段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资金,再用来开发……因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不是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就得学习”。“沙产业发展后,还有加工出口问题,现在把生产组织起来,生产能力扩大了,还要创造一些、开拓一些,因为市场需要很广。沙产业发展可要有有效地组织,否则就会破坏沙漠生态环境,如甘草的问题,听说现在有点乱……当前市场需要很广,所以我们这个沙产业前途无量,但必须是要组织起来,有效地组织进行。”

        可喜的是,近二十几年来,沙产业在干旱不毛之地上构建适合光合作用的人工环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优化太阳能转化器主体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技术方案,推进沙产业发展。

        例如:甘肃河西走廊地处干旱荒漠地带,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廊内农业依靠高山流入的内陆河水滋润形成传统的绿洲农业。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增多,严重的缺水现实制约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在这里率先开始了沙产业的实践活动,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温室作业(构建适合当地条件的半地下式温棚),用人工调适的水热条件,摆脱“靠天吃饭”的风险,将干旱地区的阳光优势转换成人们所需求的食物和营养品。2008年,河西走廊武威市依托日光温室生产出瓜果蔬菜共60.6万吨,行销到兰州、乌鲁木齐、成都、北京、沈阳、上海等地,部分优质的瓜果蔬菜已进入邻国。至2013年10月,武威市累计建成和在建设施农牧业57.68万亩。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上,通辽市在2013、2014两年通过由市水利部门组建的网络信息平台,将近百万亩的玉米地全部纳入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控的水肥一体的精准膜下滴灌,率先在沙地农田上实现着“互联网+”,不仅达到了节水、省工、增产、节省肥料、提高收入的目的,更为土地集约经营、集中管理,创造了技术和社会条件。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进入市场,逐渐纳入规模经营,出现新的生产组合。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改变着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地位。

        今天,“十三五”画卷已铺展开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被列入规划中。我们重温钱学森提出的相关理论,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对这位人民科学家的最好缅怀和纪念。

        (作者为中国科协原副主席,本文为在《纪念钱学森归国60周年学术研讨会》报告,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