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瑞士手表碰到麻烦了吗?

    作者:本报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4日 12版)

        今年4月,苹果公司发布了“苹果手表”,当时,苹果设计主管就说“瑞士手表碰到麻烦了”。据一家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在4月10日开放预定数小时后,所有型号的苹果手表全部售罄,其中多数型号在开放后仅10分钟就预订一空。市场专家称,进入手表制造行业第一年,苹果公司手表年销量预计可达2000万到3000万只。

        2014年,瑞士手表出口量为2860万只。在全球十大奢侈品公司中,瑞士公司占了3家。他们是排行第3的历峰集团、排行第5的斯沃琪集团和排行第10的劳力士集团。这3家企业2012年的奢侈品销售额均超过50亿美元。无论哪家集团生产的瑞士手表特别是高档手表,都为营业额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了解,目前瑞士境内的钟表行业员工大约有6万名,其产业总值超过200亿美元。

        相当一部分瑞士手表厂商只是轻描淡写地认为,苹果手表对瑞士手表没有威胁。苹果只是刚刚开始进入低端手表市场而已。手腕上的钱,瑞士人已经挣了几百年。也许,想撼动其以老实工艺和精明销售所锻铸的地位,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20世纪70年代,液晶显示式电子表在日本横空出世,后来又得到不断完善。当时就有人预言,瑞士产机械手表的末日来了。曾经历过这段瑞士机械表的艰难时刻、瑞士钟表业内唯一的华裔供应商杨玉明先生对本报记者说,那时,走时准确、不用每天上弦的电子表,的确给瑞士钟表业以极大冲击。瑞士产机械表的精确性已经很高了,但毕竟不像电子表那么高,而且每天还要想着上弦。面对电子表的冲击,当时许多瑞士钟表厂商倒闭,大量制造设备被淘汰,很多人都对前途很绝望。

        但是,40多年过去,电子表替代机械表的事并没有发生。电子表固然成为芸芸众生的主要选择,但机械表却也没有消亡,甚至凤凰重生。一个重要原因是,瑞士产机械手表的高附加值或显示身份以及保值增值这些功能,电子表可能永远也不会具备。杨玉明认为,电子产品批量生产的能力越来越强,以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两个因素,也决定了电子表不会替代机械表。换言之,电子产品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比较差。

        电子表替代机械表的事虽然没有发生,但当时因为对危机估计不足,瑞士钟表行业在短时间内损失了6万多个工作岗位。这一次,根据瑞士钟表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瑞士手表出货量已经连续六个月呈下滑趋势。而其在美国市场遭遇的冲击,更是过去5年以来下滑趋势最大的一次。这几个月,也是苹果手表上市发售的时间。

        对此,杨玉明认为,瑞士机械表还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苹果手表”的出现,挤压了一部分中低端市场,但作为高端工艺品的瑞士机械表,其加工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决定了它还有生存空间。

        要是笔者给瑞士手表开药方,我觉得用渲染瑞士手表的“文化含量”抵消功能上的不足,没准是个办法。对工艺的复杂、人工成本的高昂、机械化程度的受限制等等不厌其烦的说明,都要再加上、甚至让步于“文化含量”的阐释:家族的传承、历史的沿革、“这一家”与“那一家”微妙的不同、面对现代化工业浪潮的坚守和与日益精密的现代工艺的“耳鬓厮磨”“相得益彰”,乃至围绕一块表、一个品牌、一种技术、一个创新的爱恨情仇等等……

        但也要看到,“苹果手表”所代表的“智能手表”浪潮汹涌澎湃,其功能完全超出传统概念上的手表,甚至,还有新的理论,就是价格跟原材料成本的彻底背离,譬如一只售价1.7万美元的黄金材质苹果手表,很难想象拥有者会计较其成本到底有多少,或在短时间内把它更新换代掉。更有甚者,对智能手表,也可以想象其功能甚至超越智能手机。

        这样说来,如果瑞士人还是把40多年前的电子表当作参照物,小看有备而来的苹果手表的话,那他们还真有可能会碰上麻烦。

        (本报日内瓦12月23日电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