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向集团总部,传出了一个“热”新闻:美国当地时间11月12日,万向集团旗下的Karma汽车公司宣布与宝马公司合作,未来将推出一系列高品质、拥有前沿技术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豪华汽车。
“这只是万向发展新能源规划中的一步。从16年前开始布局清洁能源起,万向就发展高效益、绿色的新能源产业。我们志在创建起一座创新聚能城。”70岁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摆脱化石能源依赖,走清洁发展道路,是国家能源发展的方向,也是万向不懈的追求。”
鲁冠球,作为20世纪80年代浙江乡镇企业的风云人物,也一直是时代大潮中的标杆。他1985年被《半月谈》杂志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1987年、1992年分别当选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98年到2013年,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这位昔日的打铁匠,登上美国《新闻周刊》。
作为中国最早的创业者之一,鲁冠球在1969年带领6位农民,在老家杭州萧山宁围镇创立了万向集团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厂。说是厂,其实只是个铁匠铺。
“20世纪60年代,我在钱塘江边修理自行车和农具,年年抗洪,厂子5次被冲掉,5次又再建起来,这就是我刚开始创业时的环境。”回忆起最初的情况,鲁冠球坦言,他认可丛林规则,直面创业艰难。
1979年,在商海打拼多年的鲁冠球和他的团队作出了一项重大的战略调整——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
1980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坚持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当时震惊业界。之后,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他的工厂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被列为全国仅有的3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0年至1989年,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经济效益年均增长40%以上。
1992年,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仅仅两年后,万向钱潮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亲眼看见属于万向的第一辆车下线是鲁冠球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一梦想,1994年,在外经贸部的正式批准下,万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设立公司。就这样,万向成为改革开放之后首批在美国设厂的中资民营企业之一。
“在外国人的土地上,利用外国人的资源,当外国人的老板,赚外国人的钱。”走出国门的万向意识到,这是发展壮大自己的重要途径。而这也正是鲁冠球的从商之道,“我们企业家就是要把所有的资源优化配置好。谁能配置好,谁就是领军者。”
到2010年,万向在美国的28家公司销售额已经突破20亿美元,美国的每3辆汽车中,就有1辆车上有万向生产的零部件。
2012年万向完成对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的收购;2014年2月万向以1.49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菲斯科;6个月后万向从莱顿能源公司手中购买了新的电池技术。万向“走出去”的战略地图走得越来越清晰。
2014年万向的销售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而在美国的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此时的万向不仅成为美国汽车三巨头的供应商,并收购了20余家美国企业,投资触及房地产及新能源领域。
如今,万向集团已经成为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中国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6家企业之一。去年,万向集团营业收入达1186亿元,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在万向集团,每个员工都有一册《万向文化》,其中企业精神就是两句话:“讲真话,干实事。”
(本报通讯员 佟立 本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