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促进教育实践创新升级

    ——写在“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成功举办之际

    作者:刘坚 魏锐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2日 15版)

        “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在3天的盛大活动中,呈现在参观者面前的是361项中外教育创新成果、17个主题展区、4场跨界孵化路演、18个论坛以及33场沙龙,这也是教育界、公益界、企业界、投资界共同参与的教育创新“嘉年华”。

        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并举办教博会的宗旨是发现、遴选、展示、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引导社会资本促进教育成果的转化,加大基于教育内涵发展的公益捐赠,从而推动教育创新成果广泛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教育实践的系统创新与转型升级。要举办教博会,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是:什么是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如何评价和遴选教育创新成果?

        对这个问题,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众说纷纭。国内外举办的教育类博览会已经有很多,但多数围绕教育硬件设施和软件产品进行展示,很少直接指向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教育内容和教育内涵。各种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更是丰富多彩,但主要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这些成果的“产品化”程度不高,转化率较低,推广应用的周期较长。近年来,我国教育本身发展迅速,教育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教育成果的交流推广平台也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提炼和展示这些优秀成果以促进其有效传播,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在教博会筹办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追问,教博会想评选出什么样的成果?经过多方论证,我们提出了教育创新成果的三个属性。一是教育属性,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根本上并最终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向一切应试取向的成果说“不”。二是创新属性,应该为有效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或实现组织方式的变革,为追求优质的教育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实现的可能。三是“产品”属性,像“产品”一样,为解决某个具体教育问题提供可操作、可应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视察时曾提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切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试想,教育创新何尝不是如此呢?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创新成果,将成为促进优秀教育成果传播、推广、应用的“突破口”。

        围绕“可复制、可推广”这两个关键词,我们进一步凝练了评价教育创新成果的四个标准。第一,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核心理念(Values,简称V),借助教育成果带动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第二,有明确的标准规则(Rules,简称R),能够为教育成果质量、专业化程度、竞争力的保障提供切实依据。第三,有系统的解决方案(Solutions,简称S),为一类或几类教育问题提供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一条龙服务。第四,有成功的应用案例(Examples,简称E),在宣传、推广教育创新成果过程中起到展示与示范作用,便于教育实践工作者(使用者)理解内涵、相互传播以及学习借鉴。我们将这四个标准的英文单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如下公式:“解决方案(SOLUTION)+实践案例(EXAMPLE)+标准规则(RULES)+价值理念(VALUE)+服务于教育(EDUCATION)=优秀教育创新成果(SERVE)。”SERVE是服务的意思——服务于教育、服务于每一所学校、服务于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的SERVE模型,用于回答什么是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如何遴选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以期引领国内、国际教育创新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建立中国模型,形成中国流派。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