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璋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研究领域广泛,著述丰硕,体现出一代学者和大家风范。许先生数十年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培养大批外语英才;他主编的《英语》教材,因材施教,特色鲜明,四十年经久不衰;他倾力打造《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重镇,推陈出新,品味高雅。近日重读先生文字,感触最深的是许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瞻远瞩,以外语教育战略家的眼光和思想,深刻思考中国外语教育与国家发展的战略关系,明确指出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对我国外语院校在新时期事业发展和改革都具有重要学习和借鉴意义。
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的办学观
外语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专业特色鲜明,承担国家重要使命和责任的办学机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院校励精图治,自力更生,极大推动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外交战线和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各类外语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外语院校更是顺势而为,做大做强,在办学规模、教学层次乃至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独树一帜”。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中,不少外语院校受制于体量较小,经费有限,学科单一,师资匮乏等现实问题,面对时下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和一组组的量化指标,确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那么在新形势下,外语院校何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
许先生指出,“外语教育是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服从国家利益,从国家利益去考虑外语教学方针,凡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我们决不可因为过去是怎样做的,因循守旧,不思改革,而应该急赶直追”。我注意到这是许先生在1978年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1977年7月至9月,邓小平同志几次和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领导谈话,多次作出教育改革的指示,并指出要加强外语教学。自1978年开始,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打开国门,开始融入国际社会,接受全球化的挑战。国家经济、科技、政治、社会和教育等诸方面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时刻,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于1978年8月28日至9月1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提出加强外语教育的建议,明确学好外语以汲取外国科学文化知识是一项“政治任务”。中国外语教育由此迎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1992年,许先生在外语界率先发出“外语界知识分子应该如何面临这个新时代?”这一振聋发聩的时代命题,同时提出外语界需要“自省自强”的号召。
抚今追昔,许先生关于外语教育与国家利益关系的论述,对于外语院校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在不同历史时期,外语院校的责任和使命因时代而变化,但都要时时刻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整体发展战略,与国家的战略定位互动发展,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在新形势下,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等国家战略任务和方针的提出,我们深感外语院校要从过去为“引进来”战略服务转向为国家“走出去”战略转型服务,提升国家全球治理能力,为中国在“一带一路”上国际行走服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一带一路”新格局架设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
借鉴与会通中外文化的治学观
许先生学贯中外,他的治学之道令人钦佩,对于外语院校学科创新和科研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一,在治学态度方面,他严谨治学,精雕细琢,注重文本力求精准,他曾对某些已有定译的术语进行重新思考,经过自己对中外考据和比较给出新的解释。第二,在治学内容方面,许先生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创新,他曾给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致函,与之商榷语言学理论问题;他还撰文向国内介绍社会语言学这一学术新方向,支持跨学科领域研究,他涉猎广泛,研究领域早已突破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的学科范畴,终成大家。第三,在治学取向方面,许先生坚持中国本土立场,力主扬弃吐纳中外文化,既不盲从西方理论,也不“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仅就语言哲学研究来讲,他不仅熟稔西方古典思想,还深谙中国传统语言哲学精髓,积极对外传播许慎《说文解字》的堂奥,真正走出借鉴与融合中外文明、会通与超越中外文化的治学新路。这些治学精神,对于当前外语院校整合学术力量,拓宽学术视野、凝练学术方向,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跨学科创新发展都有直接指导和借鉴意义。
变革与创新外语人才的教学观
培养外语人才始终是外语院校“安身立命”之本,但是,不同的时代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定位并不尽然,外语院校的外语人才的教学目标也应与时俱进,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现实需求。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先生就对外语院校只重视培养“翻译干部”的做法提出不同看法。1992年,他深刻反思“外语界人才,只要求你会外语,此外别无所求”的培养目标,警告外语院校这种单一狭隘的培养模式会导致“生源愈来愈狭窄,档次愈来愈低,陷于困境而不知自拔,背于时代而不知转身,徒唤奈何而已”的现实困境。他更是发出“我们不曾听见培养出英国通,美国通,法国通,也没有听说有什么国际法专家,海事法专家,保险法专家,只听见培养出翻译干部”的质疑之声。许先生这一系列观点充分体现出他超前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是对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提出的“忠告”。在新时期,我们需要及时正视并反思当前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思想落后、观念滞后、理念陈旧以及缺乏现实观照的学科本位问题,改变传统拘泥于语言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通才,培养“全球治理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于高层次国别、区域、领域专才的现实需要,变革和创新外语人才教学目标,培养“多语种+”的新型外语人才,这是时代的迫切使命,也是我们外语院校对时代应有的回答。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