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阐旧邦以辅新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1日 06版)

    ●赵正永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关学文库》组委会主任)

     

        值此《关学文库》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之际,我谨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向参与文库组织工作和编辑出版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创立的关学,是传统儒学转型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陕西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学派。关学上承孔孟之志,融合佛老之学,其所蕴含的尊礼贵德、经世致用、开放包容、崇尚气节的文化传统,不仅对陕西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关学文库》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第一部对历代关学基本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的大型丛书,也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精品工程。该文库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我们完整了解关学的历史面貌、发展脉络、鲜明特色和理论贡献,更有益于鉴古知今,面向未来,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来陕视察时指出:“建立‘三个自信’,还要加上‘文化自信’,对五千年中华文化要有自信。”这次会议以“弘扬关学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为主题,既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也是挖掘陕西文化资源、留住中华文化根脉的一次全新开篇。希望学术界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精神,努力在增强文化自信上有所作为,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泽林 (国务院副秘书长)

     

        《关学文库》的编辑出版,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示精神的重大成果,是一座前无古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神丰碑。下面,我就深化关学研究提三点建议。

     

        第一,要把关学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大视野中加以系统研究。我认为,关学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是伟大的民本人文情怀。关学强调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其所说聚之为物,散之为气,讲的就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方式。民本思想源于西周,要研究张载的民本思想对西周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把关学放在中国儒学史的整体格局中进行研究,陕西有这个优势。

     

        第二,要把关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起来。张载把气作为世界的本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与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相通的。同时,马克思非常关注人类发展的未来,这与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也有一致性。

     

        第三,要培养一代关学新人。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关学文库》已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在老先生的带领下,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研究班子,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关学新人。只有这样,关学研究事业才可以兴旺发达,关学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阎晓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关学文库》的编辑出版,就是体现了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体现了几千年三秦文化精髓的扛鼎之作。

     

        一是从学术上讲,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学派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重大的贡献,其对北宋以来儒释道的融合以及理学的形成,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张载太虚即气的宇宙论哲学、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应该说都是对中国哲学的突出贡献。

     

        二是从政治上讲,关学学派非常有抱负,讲气节,重实行。“横渠四句”大家耳熟能详,它的确和共产党的追求,特别是和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目标高度契合。另外,张载讲仁爱,从墨子的兼爱,发展到他“民胞物与”的人类之爱,这些思想对当前的伦理道德建设还是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三是一部书的社会意义和影响,还在于要发行好。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学学派,就需要出版更多的通俗而又生动的大众读物。

     

    ●何东平 (《光明日报》总编辑)

     

        我很高兴与各位学术界、媒体界的朋友一起见证《关学文库》的正式出版发行。关学是陕西历史文化的精华,由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创立,是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全国性影响的重要学派,对于传统儒学的转型发展和整个理学体系的形成与建构起到过重要作用。《关学文库》不仅是陕西省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成果。其文献整理的系统性、学术研究的开拓性以及总体设计的合理性,使这套丛书站到了目前关学学术乃至宋明理学研究的前沿。文库的出版,对于赓续历史文明,弘扬民族文化,融合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中国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古人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次会议以“弘扬关学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为主题,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国学的生命力在于思想,关学宗师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我认为就是关学精神的核心。“四为”在空间上来说也是四维,一曰天地之维,二曰生民之维,三曰往后看的往圣之维,四曰往前看的万世之维,具有恢宏博大的气象,其影响直至当代中国,为激励国人树立志向、提升境界、塑造人格、开阔胸怀产生了积极作用。

     

    ●郑欣淼 (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研究院院长)

     

        《关学文库》煌煌47册,历经8载问世,它不只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文献整理项目,也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是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这套文库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是由张载的地位、关学的影响所决定的,也是对编著者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达到的水平的充分肯定。作为一个陕西人,我对这套书还有一些特殊的感情。记得多年前,我曾向当时陕西省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建议,应重视挖掘陕西历史文化资源,有计划地全面整理出版陕西的古籍文献,其中有些带有抢救性质,我举了两个例子,哲学方面,举了张载与关学,文学方面,举了明代前七子之一的康海。现在《关学文库》出来了,我由衷的高兴,这无疑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关学文库》的出版,有助于全面研究、认识关学的价值与意义。张载创立的关学,虽是宋明理学中“气本论”的一个哲学学派,但其影响绝不是地域性的,而是广泛的。我在想,关学与产生它的陕西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关学产生于宋代的陕西,宋之前的陕西,有着久远而深厚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的积淀。长安长期作为国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形成了陕西地域文化的一些特点,影响到陕西人长期以来有着强烈的社稷观念、家国情怀、气节精神,为了国家、为了大局、为了理想,贡献一切乃至不惜牺牲自己。西汉的三个陕西人,韩城的司马迁(子长)、城固的张骞(子文)、杜陵的苏武(子卿),就是这种文化性格的典型。张载推崇君子理想人格的思想,应与陕西的这个文化积淀、文化环境有关。

     

        关学精神影响深远,一千多年来对陕西文化、陕西人文化性格起了积极的作用。最近有一本反映清末名臣王鼎的书——《国之大臣》问世,引起很大反响。王鼎是蒲城人。毫不顾惜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杨虎城将军,也是光风霁月,永垂史册。这些都是陕西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是陕西人文化性格中闪光的东西,都与关学的浸润有关。现在《关学文库》出版了,在关学的研究、弘扬、宣传上,陕西有理由做得更好。

     

    ●陈国强 (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关学文库》组委会副主任)

     

        关学是中国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学派,奠定了从北宋到清末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基本意识形态。关学既有究极天人的造道之学,又有慷慨激切的治世之术,特别是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古今众多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所以,研究关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关学思想,是一项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工程,对弘扬国学、塑造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关中历史传统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关学文库》的出版更是让大家了解到,陕西在气势恢宏、雄浑壮阔的周秦汉唐时期,谱写了中华文明史灿烂辉煌的上半部,而且在推陈出新、深邃超迈的宋元明清时期,赓续了中华文明史精彩的下半部。作为陕西地域文化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关学对陕西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2012年,我省把陕西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五个方面,都与关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遴选出能够体现和诠释陕西精神的古今149位代表人物,关学学者就达10位之多。我真诚地希望广大理论和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关学研究和传播事业,将弘扬关学精神与增强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为加快建设“三个陕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