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今昔艺念

    关山初度人行远

    作者:刘方斌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0日 11版)
    2014年8月,徐冶(右)在陇县采访 蒋新军摄
    2014年8月24日光明日报刊登关山专题报道

        11月16日清晨,我踏上南去的列车公干,一个北方朋友的微信刺入眼帘:徐冶主任已经逝世,艺萃再没有“徐大爷”了!瞬间,我的思维凝滞了,是那个《光明日报》的徐主任吗?五十出头的人,怎么会呢?然而,当我确证了这则噩耗时,不禁潸然泪下。往事历历在目,正是天夺英才,敬因事生,恸从心来。

     

    社火结缘

     

        2013年9月,我接手陕西宝鸡陇县宣传部的工作,如何传承和发展好这一方特色文化,成为自己新的职责和使命。陇县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陇州社火是这块黄土地上璀璨的艺术奇葩,历来为众多媒体和摄影家所追捧和钟爱。

     

        2014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三,正是陇县天寒地冻的日子,然而县城的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再过两天,千年传承的陇州社火游演就要举行了。十里八村的乡亲,天南海北的拥趸,各色式样的“长枪短炮”,正在聚焦着、欣赏着、陶醉着……不经意间,一个摄影“发烧友”映入眼帘,他一会儿成90度意欲“螳螂捕蝉”,一会儿又仰望长空似“挽弓射雕”,一会儿却单膝跪地如“海底捞月”,这样的动作贯穿了彩排的3个多小时。谁呀,怎会如此痴迷?我虽忙于现场的职责,但回眸凝望中,却是充满了好奇与敬意。走近时,我看到的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长者,军绿色的户外帽下,一双星目黑澈有神,一副深色边框眼镜,镜腿挡不住两鬓渗出的热汗,发际间正上飘着丝丝的热气,整个人在寒冬里都“沸腾”了。

     

        彩排后的交谈中得知,此乃《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徐冶主任。他在云南老家春节休假返京间隙,慕社火之名绕道而来,虽留足陇州不过短暂五小时,但邂逅的一幕幕,让我看到了媒体人滚烫的文化血液、真挚的文化热爱、独具的文化情缘,给了我借力中央主流媒体的契机,开启了我们之间相识相知的友谊之程。

     

    陇州相知

     

        盼望着、盼望着,在我们的邀请和期盼中,2014年8月11日,徐主任率部赴陇,专题采编“家乡的名山”栏目。

     

        记得那是一个暑夏的夜晚,徐主任一行赶到县城已是晚上九点多。刚一下车,就听见徐主任“这儿好呀,这儿多凉快”的爽朗言谈,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虽然上次相识仅是一面之缘,此刻却感到是那样的熟悉、可亲。4天的采访,千年古陇州秦襄公勤王洛邑、立国奋起,丝路西出长安第一雄关——陇关,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融合衍生出的陇州小调、羊肉泡馍、核桃油旋等,都在他们的镜头和妙笔中活色生香。

     

        记得,在盘旋30多里的山路后,看到河北镇成片的核桃林,徐主任爱不释手,“新军,快来多拍几张!”他情不自禁地喊道。

     

        犹记得,夏夜的十点,我去房间找他汇报,却人去屋空——他带着报社两个青年记者徜徉在陇州的街巷,留恋于古民居的一方方砖雕、一件件木饰,体味着关陇民俗的意味深长。

     

        回眸间,那个清晨请他吃早餐,寻之不见,他却在街头原始的油旋店门口,等着出炉的第一锅,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打听到这道地方美食,又是怎么找到这家百年老店的。见到他时,他正大把大把地撕扯着千层的油旋送入口中,连呼“好吃!好吃!”当看到街旁陇州民居“生员及第”牌匾和威武的守门石狮,他不由地赞叹:“好啊!文脉接续!”

     

        对于陇州社火这一中国文化精粹,他解读出了先民对忠义的褒赞、对奸佞的鞭屑。对得天独厚的陇关及关山草原,他解读出的是“马换骆驼之地”、“两种文明融合之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关、名山”,是“大美的立体草原、中国的阿尔卑斯山”,赢得了省市有关专家学者们的叹服。

     

        自不说,四天来的连日奔波,酷暑难耐;更不言,四天来的废寝忘食,秉烛夜谈。就是在离别之际,我们送上一箱陇州核桃,他也婉拒,只是带走10个留作纪念。然而,8月24日,《光明日报》一个整版的《策马过陇州》,无言地展示着陇县自然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美、科学发展之美、幸福生活之美。

     

    此情可待

     

        明月无价,高山有情。徐主任用镜头和大笔聚焦陇县,在国家级主流媒体展示了祖国西部贫困县独特之美,也让我这个宣传战线的新兵心中充满感激。

     

        因事结人,因人爱报。此后的日子里,我多了一份对《光明日报》的喜爱,班子成员间交流也多了一份品读报纸的享受。这两年,我们增加了50%的报纸征订量,也忘情地吸收着报纸的滋养。

     

        今年11月4日,在第16个中国记者节来临前夕,我把心中长久的积蓄化为郑重的表白,在给《光明日报》的贺信中写道:我们为贵报政治家治社办报的责任担当,为贵报关注基层、服务县区的理念导向,为贵报以徐冶、张哲浩、蒋新军、田呢为代表的媒体人独有的学养、涵养和修养深表钦佩!同时,我们又发出诚挚的邀请: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点与难点。《光明日报》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具有以文化人、移风易俗的独特作用。我们热切地期盼,贵报能一如既往地关注陇县、早设“走转改”联系点,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然而,正在我们密切互动之际,晴天霹雳,天夺英才,徐主任溘然辞世。“上碧落下黄泉,吾等找谁望项背;长其才短其寿,苍天怎忍握死生!”连日来,我一直沉浸在无限的哀思与感叹之中。

     

        我虽满含热泪,但我坚信:斯人虽逝,精神永存,文化不老,事业光明!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