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90后大学生,暑假没有回家,徒步行走20多天,行程700公里,从鞍山走到北京,沿途考察了10个乡村,写出《当代农村低碳农业发展道路的现状与启示》《辽宁省设施农业的调查与探究》两篇调查报告,荣获辽宁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这五名同学是闫海祥、翟明智、周文彬、王壮壮、吕玉辰,均来自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是位于鞍山千山脚下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多年来始终秉承“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在健美、摄影、朗诵、体育、曲艺等时尚社团风靡高校的情况下,该校却有一个朴实无华的“民生之窗”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8年历程,共吸纳3000多名学生登记注册。
他们以“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上筹国计 下恤民生”,开展了一系列公益志愿活动。寒暑假下乡、城乡支教、募捐义卖、乡村调查、走进养老院,组织全国性的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论坛、举办东北支农交流研讨会。8年来,该社团的足迹遍布全国7个省60个多个县170多个乡村,写出有关“三农”的调查报告300余篇。2010年,在第三届全国高校社团评比中,“民生之窗”荣获“全国十佳社团”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支农杰出团队”;2015年11月18日,社团第八任会长闫海祥被辽宁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授予“辽宁好人·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
岫岩县岭沟乡是辽宁科技大学扶贫基地,2007年以来,“民生之窗”协会与校扶贫办、科技处、工会共同组织了8次扶贫下乡活动,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指导村民建起了花生合作社,为乡小学建立了1所图书室,为7个行政村送去了募捐物品,开展了多次大型文艺会演和义务支教活动。
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闫海祥担任“民生之窗”协会会长3年来,利用寒暑假,走访了辽宁、吉林、河北、北京、江苏等地的20多个村子,发放2万余件从市民、师生中间募集而来的书籍和物品,为贫困户募集资金一万余元。鞍山市周边的大西街小学、庙儿台小学、鞍山市养老院、鞍山市聋哑人学校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