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了第四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包括因座位调整问题大闹机舱的施骜、高自祥、袁秀芬三名四川游客,殴打日本便利店员的上海游客荣嘉欣,因随行儿童购票问题殴打随团导游的湖南游客黄建魁共5人被列入榜中。到目前,已有16名游客被列入榜中。
除了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严重影响旅游秩序、伤害他人的案例外,在我们身边,类似于在景区景点乱丢垃圾、争抢拍照、踩踏花草、随地便溺、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更为常见。
“请不要触摸展品”“请不要将身体压在展台上”“请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周末的国家博物馆,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大多于平日。“古代文明”展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上午的时间,她已制止了十多起参观者的不文明行为。
旅游不文明,不仅反映了游客个人的素质水平低下,也影响着旅游市场的整体秩序。在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看来,旅游中的行为往往来自日常习惯的积累,是一个人平日里的道德素养在旅途中的体现。因此,文明出游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功在平时”。此外,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旅游消费呈现井喷式增长,不断有新的群体加入旅游队伍中,对这些居民文明出游习惯的引导更需要加强。
刘思敏指出,倡导文明旅游,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整治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平时不断加强宣传和正面引导。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国家旅游局成立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评审委员会”,今后公布的“不文明行为记录”须经该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此外,还将推进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对列入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游客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进一步完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细化不文明行为处理标准,明确记录结果后续管理规范。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