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超百米、重达千吨的大型超限设备,一次吊装成功,难不难?
完成数百次类似大件吊装任务无一失手,难不难?
科学统筹施工,一个项目就节省吊装费用6000万元,难不难?
正因为能从容啃下这些“硬骨头”,在花甲岁月绽放出不一样的人生光彩,梅占魁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以下简称“神宁集团”)被视为一个传奇。
花甲之年迎接挑战
2003年,在宁夏东部的荒原上,神宁集团启动了占地25平方公里的宁东煤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宁东基地”)的建设任务。
宁东基地启动以来,所承接项目的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目前正在进行的煤制油项目,投资额更是高达550亿元。与之相应,基地里的大型超限设备吊装任务,也不断刷新吊装史上的世界纪录。面对辄长超百米、重达千吨,而又功能各异的超大设备,每一次吊装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型超限设备吊装是高风险行业,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神宁集团副总经理姚敏强调,“它是百亿级别煤化工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2005年,正值神宁集团负责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年产25万吨甲醇项目筹建。时任筹建处处长的姚敏广发英雄帖,邀请各路专家前来给员工们开讲座、搞培训,也借机为基地网罗人才。
“那天早上,讲台上来了一个小老头,其貌不扬,但他一开讲,就吸引住了大家。”煤制油项目副总指挥李晓东对10年前的课堂记忆深刻,“老先生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茅塞顿开。”
这位老人,就是时任中国化工第六建设公司总工程师的梅占魁。姚敏意识到,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化工专业大学生,又是一线技术岗位上的高级专家,梅占魁正是基地建设急需的特殊人才。
求贤若渴,姚敏一个星期内三次登门拜访,恳请梅占魁退休后来宁东基地效力。诚意打动了梅占魁,2006年他一退休,就带着老伴来到宁东。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位老专家的才华在这里得到尽情释放,绽放出别样的光华。
由此,宁东基地每有大型项目开工,梅占魁都是技术总监和攻坚组长,难中之难的大件吊装任务,更成了他的专属任务。风里雨里,日里夜里,他把自己的生命捆绑在基地的建设中。直到2015年6月30日,晚期肺癌夺去了他的生命,这位积劳成疾的老专家,才告别了这块他以血肉相系的热土。
施工现场的“定海神针”
时至今日,煤制油项目总指挥蔡力宏还忘不了2008年11月的那个早晨。曙光熹微中,煤制烯烃项目净化装置吸收塔开始吊装。在长长的吊臂牵引下,近百米高的吸收塔慢慢离开地面,并开始转向目标位置。
突然,吊车驾驶室里警铃大作,红灯闪烁。怎么办?出了什么情况?吊臂会不会断裂?价值2.3亿元的吊车会不会翻车?已吊装的设备会不会掉下来?吊装作业人员会不会有危险?
现场高度紧张。还是老专家梅占魁反应快,他爬上吊装作业控制室,查找报警原因。原来,是预装了配套设备的吸收塔重量达到吊车承重临界值,导致报警。由于前期功课做得好,梅占魁对吊车性能及设备重量烂熟于胸。他在脑子里迅速复核了各项数值后,大胆得出结论——操作可以安全完成。
梅占魁说:“大家放心,我心里有数。没时间向上级请示了,现在我就拍板,吊装施工继续进行!”在他指挥下,全体人员小心操作,在既定位置把吸收塔准确放好,吊装任务成功完成。
“那天如果向我请示,我还真不敢拍这个板。”姚敏在已经投产运行的吸收塔前坦诚地对记者说,“当时情况有多危急?吊车是刚进口的,大家都不熟悉,继续施工谁知道会不会车毁人亡?那么,中断施工呢?其实会更危险——要知道吊车操作中,放下比提起更危险,很可能会导致翻车事故。即使成功放回,原有的吊装方案就得作废,一切推倒重来,吊装费用翻倍不说,投资过百亿元的烯烃项目工期至少推迟3个月,仅利息成本每天就要超过百万元。”
“梅占魁到神宁集团后,并没有担任过领导职务。但他是专业大家,进入哪个项目,就是哪个项目的技术总指挥。在基地,他是大家心里的‘定海神针’,比领导都有号召力。”姚敏说,梅占魁不仅是吊装专家、焊接专家,还是设备专家。仅在甲醇制烯烃项目建设中,他就先后主持了大型设备制造、大型设备吊装、施工技术管理及其投料试车等工作。这个项目的气化炉来自西门子的专利设备,当时是在中国第一次工业化应用,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梅占魁就带人自己进行技术改造。如今,这个设备每卖出一台,神宁集团都享有50%的专利分成。
更为难得的是,梅占魁敢于承担责任、有大局观,总是站在项目全局上思考问题,科学规划施工方案。在他主持下,烯烃项目大件设备吊装只用了9000万元,而同样的吊装任务在别家公司同期用了1.5亿元。
“再比如那次吸收塔的吊装,一般技术顾问哪会主动把这么大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但梅占魁就会。所以我们都尊称他为‘老爷子’,大家打心眼里敬他、服他、信任他。”姚敏说。
无私育才甘为人梯
“老爷子要是现在还坐在我身边,我心里就有底了。”正在为140多米高的火炬塔架吊装挠头的李晓东对记者说,“我实在是太想念他老人家了。”
为了赶工期,2007年到2015年的春节,梅占魁都在宁东基地与同事们一起度过。无论是在哪个项目,梅占魁都吃在现场,盯在现场,干在现场。“大家都习惯了老爷子坐镇指挥。”蔡力宏说,“老爷子的离开,想起来就让人隐隐作痛!”
“我们怀念老爷子还有一个原因——任何技术经验,他都乐于无私地分享给大家。”蔡力宏介绍,梅占魁曾多次表示,一枝独秀不是春,煤化工工程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多年以来,梅占魁始终坚持通过各类工作机会和培训渠道,将自己平生所学与经验积累传授给同事们。寒来暑往间,他用言传身教为神宁集团培养出一大批专业骨干,更用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人格素养在宁东基地竖起一座精神丰碑。
梅占魁走了,但他的技术还在,他的精神还在。他培养起来的年轻人才,已经纷纷开始担当重任。“9月29日,烯烃二期项目一号丙烯塔提前46天成功吊装,大家都高兴坏了。但我心里还是难过——要是老爷子还在,看到我们能把任务完成得这么出色,该有多好。”蔡力宏说。
如今,在宁东荒原上,一座国家级现代化煤化工基地已经拔地而起。行走在气势恢宏的宁东基地,钢塔林立,管廊密织。大地无言,但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不能忘记,这些设备上凝结着一位老人的心血与智慧,见证了一位老人的无私奉献。巍然屹立的煤化工设备上,分明被人们用崇敬之心镌刻了一个大写的名字——梅占魁。
(本报记者 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