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传世遗珍 国宝卫士

    ——张伯驹与《游春图》

    作者:王加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4日 15版)
    游春图(中国画) 展子虔

        终于,在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中见到了久违的展子虔《游春图》。站在画作面前,感叹距今1400余年艺术品如此精妙绝伦,不禁缅怀散尽家产、力保国宝的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

        《游春图》归位国宝,当之无愧。因为它有着太多的唯一性:最早的青绿山水;画家唯一存世的作品;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游春图》描绘的是贵族们游春时的情境,以咫尺之距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画中水波细致潋滟,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时至今日仍觉气韵生动,色彩更是浓艳如初,全然不觉此画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代《游春图》的创作,开启了我国青绿山水之源,也标志着山水画即将步入成熟期。同期的西方世界刚刚步入中世纪,绘画艺术远未发展成型,我们的先人已将山水人物,远近高低层次等处理得如此妥帖,真正做到了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就在去年,一部名为《The Monuments Man》的好莱坞影片(译为《古迹卫士》)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这部电影有乔治·克鲁尼、凯特·布兰切特、马特·戴蒙等数位影帝影后加盟,但却并不是一部靠夺宝探宝来吸引观众眼球的典型好莱坞商业大片,而是一部以保护艺术品为主题的作品。由几位美国艺术史及文物考古学专家组成的小分队不顾自身性命安危飞赴一线战场挽救被希特勒掠夺的艺术品。而当我在影片中看到“古迹卫士”宁可牺牲生命保护那些人类艺术瑰宝之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曾经读过的一段张伯驹先生的史料。

        抗日战争期间,为避免传世国宝陆机《平复帖》流失海外,张伯驹先生变卖家产将这幅存世最早,堪称“中华第一帖”的墨迹法帖重金买回。即便在他被歹徒绑架生命堪忧之际,依旧关照夫人潘素“宁死魔窟,绝不允许拿《平复帖》来赎身”,以至受困于绑匪处八个月之久。待赎身脱离虎口之后,为保国宝安全,他与夫人又将《平复帖》等传世书画逐一缝在被子里带出早已沦陷的北平。

        今天陈列于故宫武英殿“石渠宝笈”特展中的《游春图》则是张伯驹先生为避免国宝流失海外的又一载入史册的壮举。当清末溥仪退位逃出京城时,曾随行携带大量古玩字画,致使国宝散落民间,其中就包括展子虔的《游春图》。待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张伯驹先生得知这幅“国宝中的国宝”落到了北平古董商人马霁川手中,便执意收购。对于画作当年错综复杂的归属问题,交涉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及购买画作最终的成交额,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被历史盖棺定论的史实,则是张伯驹先生忍痛割爱,将已寓居多年的,原清宫太监李莲英的旧居弓弦胡同豪宅出售,连带夫人潘素的陪嫁首饰一并变卖筹款,最终凭一己之力使得国宝《游春图》避免了流落海外或再次遗失民间的命运。

        张伯驹先生成功收购《游春图》之后,无数人以高价求购,他都拒绝出售。因为他始终认为,这幅“国宝中的国宝”必须归国家所有,让子孙后代都有机会欣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于是,当1956年国家号召买公债时,手中已无现钱的张老与夫人潘素毅然决然地将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黄庭坚《诸上座帖》等八件古代书画精品无偿捐赠国家,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购买公债。随后,他又将这张稀世珍宝《游春图》以原价转让给国家,由国家文物局收购后调拨给故宫博物院,历经数十载的流离最终得以“完璧归赵”。时至今日,我辈后人能够在“石渠宝笈”特展中感受到的,早已不仅是《游春图》的审美价值,还有其背后隐藏的1400年来颠沛流离的历史,以及张伯驹先生倾尽家财力保传世遗珍的心血。

        一幅《游春图》代价几何?足以让张伯驹先生一夜之间从豪门巨富变得债台高筑。要知道他可是民国时期与张学良、袁寒云、溥侗合称“四公子”的贵族,被誉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却为了一幅画倾尽家产,断然舍弃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今天当我们站在《游春图》前感受中华文明的伟大与不朽,也请铭记张伯驹先生为之缔造的传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