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域外传真

    未被送递的信:荷兰发现上千封17世纪书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2日 11版)
    未被拆封过的一封信,以钻石形方式折叠,写信人签名和日期显露在外。

        根据英国《卫报》和《BBC历史》杂志等报道,有美国学者发现了一批17世纪从未被送递的欧洲信件,是近代早期历史、物质文化和邮政史的宝贵资料。为了研究这批书信,历史学者和文物保护专家已经成立一个国际研究项目。

     

        这批收藏之所以引起注意,源于耶鲁大学一位音乐史学者读到一则材料——一份1938年的法国期刊提及海牙有一批从未被送递的17世纪信件。经过这位音乐史学者的追踪,这批信件原来从1926年就由荷兰海牙的通讯博物馆收藏,但长久以来没有学者注意到。收藏包含2600封信,其中有600封左右未被开封过,写于1689年至1706年之间。它们以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和拉丁文写成,全数没有被送到收信人手里。

     

        最初这些书信由法国人西蒙·德·布里安及其妻子收藏,他们曾在英国任职,后来在荷兰海牙出任邮政大臣,负责管理荷兰和法国、西班牙之间的邮件往来。这些书信之所以保存下来,源于当时邮政部门牟利的方式。当时的邮政习惯是收信人也需要负责承担送递的部分费用,所以每当信件未被成功送递,邮政部门就会将其保存下来,以便收信人在日后取件,并向邮政部门付费。但如果收信人已迁走或去世,或是不想领取信件的话,信件就一直存放在邮政大臣那里。由此,这批信件被邮政大臣保存下来,并存放在一个海豹皮包裹的木箱里。

     

        由于没有被删节或编辑过,加上这些信件涉及社会各阶层男女,所以这些藏品为研究17世纪的欧洲社会史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新史料。比如,一些书信反映音乐表演者频繁行走各地,也有不少书信写到当时动荡的政局。书信所用口吻往往接近口语,甚至没有标点符号。存放信件的箱子里还有一本记录信件收发费用的账簿,为研究当时邮政价格提供了新证据。

     

        麻省理工、耶鲁、莱顿、格罗宁根和牛津等大学的各国学者参与研究这些书信的项目。与过去研究书信的方法不同,除了关注其内容外,学者们也会关注书信的物质形态,尤其是寄信人折叠信件和封泥以避免别人看到其中内容的方式。这些做法往往具备个人特色,也与信件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情信往往有特定的封存方式,并带有信物等。由于需保护这些物质形态所包含的信息,研究者计划通过X光技术扫描信件。该技术曾被用来阅读死海古卷,可以做到不拆封信件就能看到信上内容,由此避免损毁书信封泥。

     

        (徐力恒 编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