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几近失传的齐吾岗巴派唐卡在昌都重现

    作者:本报记者尕玛多吉 通讯员李键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1日 09版)
    唐卡作品《释迦牟尼》 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摄

        本报拉萨12月10日电(记者尕玛多吉 通讯员李键)日前,在西藏昌都博物馆唐卡展中,两幅赤红色的唐卡让现场不少专家震撼。这两幅唐卡是几近失传的齐吾岗巴派唐卡作品,而现在这一年代悠久、几近失传的画派后继有人,令人惊喜。

     

        齐吾岗巴画派由雅堆·齐吾岗巴创立,13世纪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其主要特色是在保持并吸收了尼泊尔及印度西部画风的某些特点的基础上,增强了本民族的绘画表现手法,呈现出人物描绘自然流畅、装饰图案缜密、笔触细致、服饰变化多样、愤怒神像身材矮小等特点。由于这一画派年代久远,现在几近失传,除了类乌齐寺等一些古老寺院的壁画外,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

     

        “惊艳”全场的两幅唐卡作品出自扎巴旦增之手,西藏昌都类乌齐县一手工艺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西藏文联主席韩书力表示,扎巴旦增的作品整体呈藏红色,佛像极富立体感,有从画中凸出的感觉。笔触沉静内敛,精雕细刻之处颇有力量。

     

        自从扎巴旦增所代表的齐吾岗巴画派作品重新出现后,西藏就开始进一步寻找这一画派的民间传承艺人。据统计,目前除了扎巴旦增外,西藏阿里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传承人。因此,齐吾岗巴画派的传承显得格外重要。

     

        “唐卡是被朝拜的对象,凝聚了藏族人民的信仰,是更具精神内涵、文化内涵的心灵艺术品。”扎巴旦增说,三至五年内,他将在自己的徒弟中培养出20位技艺超群者,以传承齐吾岗巴的唐卡画师,使这门绝学后继有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