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文化评析

    中国电影也应有自己的“007”

    作者:周俊生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1日 02版)

        由哥伦比亚和米高梅两家电影公司联合出品的动作大片《007:幽灵党》上映后,便在全球电影市场上收获了巨大票房,单周进账高达5.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上,尽管这部影片饱受网友诟病,但由于其打造的以硬汉著称的007形象在中国已有老中青三代粉丝,因此仍然收获了高份额的市场。

        屈指算来,007系列影片从其诞生到目前,已经跨越了几十年时间,拍摄了24部影片,影片塑造的间谍特工詹姆斯·邦德风靡世界,征服了几代观众。这部作品最初是根据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的小说改编的,其原著算不上经典,但是通过电影工作者的再创造,007这个形象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007系列电影的成功,对于中国的电影事业可以带来一定的启示。电影虽然是一种艺术作品,但是由于投资巨大,因此又不是艺术家的孤芳自赏,而是必须遵从市场规律。在现代制造工业上,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锻造成百年老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过硬的品牌来奠定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打造,007已经成为像可口可乐一样的一个市场品牌。这意味着,电影作品也需要市场经营,这种经营不仅包括电影制作完成以后的市场推广,更需要对构成电影故事的各种元素进行不断的创新。

        说起007的成功,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影片扣人心弦的间谍故事和美女元素。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吸引人的还有异国情调。但是,这些元素实际上每一部电影都可以运用,如果007仅在这方面做文章,那么它充其量只能成为一堆华丽的胶片,渐渐让观众生厌并失去市场。007电影最为重要的一个经验是创作者以“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地对007这个人物注入新的元素,使它与时代风云合拍,让不同时代的观众能够长久保持新鲜感。

        目前,中国的电影事业已经高度市场化,电影已经成为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的电影生产者也应该有打造长久电影品牌的考虑。打造中国版的电影品牌,当然不是要求中国电影塑造一个像007一样的间谍特工,加上拳头和美女的元素,而是要求电影工作者能够借鉴其像经营工业生产品一样的精心经营艺术品牌。在中国电影的制作中,一部电影成功以后,电影制作者往往也会以拍摄续集的形式来续写人物,但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先例。这其中或许有艺术创作规律的制约,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制片方拘泥于对前一部作品故事架构的遵守而缺乏创新,导致其人物形象缺乏新意,与前一部的故事勾连太紧,让观众对新作品提不起兴趣。

        中国电影要发展,需要电影制作者借鉴世界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之道,精心打造中国本土的品牌电影,并为其赋予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历代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他们是中国电影制作者的一座富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电影制作者要让这些形象与时代气息相通,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艺术品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