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书香

    西电青年文化沙龙:理工院校的“人文绿洲”

    作者:本报记者 李玉兰 张哲浩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04版)

        每月至少一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图书馆108会议室都会灯火通明,一群激情洋溢的教职工会聚在这里,分享阅读的感悟。

     

        阅读新风尚

     

        为提升青年教职工文化素养,掀起西电“全民”阅读新风尚,2013年,西电青年文化沙龙正式成立,“以书会友,以文化人,快乐生活”。近两年来,沙龙发展会员100余名,累计举办各类活动26次。

     

        “在没有参加沙龙活动之前,除专业书籍之外,我几乎没有系统地读完过一本人文社科类书籍,而主要是通过网络、手机等汲取一点现代‘文化快餐’。但现在我不仅完整阅读了10余本书,而且养成了系统深入阅读的习惯。”通信工程学院文爱军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读书沙龙让他真正实现了从“要我读”到“我要读”,从碎片化阅读到系统式阅读的转变。

     

        沙龙把选好书籍作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根据教职工文、理、工、医等多学科背景,沙龙确定了“基础、经典、易读”的原则,注重由易入难,阅读经典,倡导快乐阅读,愉悦身心。同时,广泛参考高校和社会媒体推荐的优秀图书书目,结合会员评选、专家建议,形成A、B书单。A书单涉及领域广泛,为自学选书提供参考;B书单主题集中,适合现场讨论和学习。A、B书单定期更新,并逐步增加知识和思想深度。

     

        不仅如此,西电青年文化沙龙还有章程等近10项制度,同时成立专门课题组,研究高校教工读书社团的运行模式,并完成多篇学术论文。

     

        交流的平台

     

        “阅读是一种实现自我完善的人生过程。”西电党委书记陈治亚在参加西电青年文化沙龙活动时说。

     

        事实上,沙龙不仅有主题发言这一种模式,还包括讲读模式、自由讨论模式、读践结合模式、读写结合模式、校内外结合模式等多种形式。沙龙还依托QQ群、微信群、网站等现代新媒体技术为沙龙活动提供虚拟空间,将优秀文章、精彩发言推送到网络平台,并试点“读书兴趣小组制”,根据兴趣喜好自选书籍成立独立读书小组。

     

        “文化沙龙给我心灵诸多启迪,锻炼了思辨能力,加深了文化底蕴,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体会到了理解、包容与尊重。”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张乐平说。

     

        “日常工作中,大家都忙于各自的业务,缺乏时间去沟通和交流,沙龙为学校的干部、教师、辅导员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相互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结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信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李鹏说。

     

        与学生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读书,我找到了与学生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微电子学院博士生导师吕红亮教授说。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王飞说:“我利用学生周日晚点名、思政教育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体会和感受。”

     

        文化沙龙的部分老师还在各自学院创办了学生读书社,比如人文学院郁志强等老师受沙龙活动启发和影响,在本学院组织了学生读书会,与本科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信息占据了大众的生活,整个社会风气较为浮躁。”青年文化沙龙组织者、党政办公室王腾飞说,大学是社会先进思想和风气的引领者,希望通过西电青年文化沙龙的建立,带动更多的师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类文明的经典作品。 (本报记者 李玉兰 张哲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