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解燃眉之急,筑励志之基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15版)

        “这几年走过来,各种资助帮助很大,现在工作了,总算有了稳定的收入。”山东某高校毕业生章宁嘉刚就职于一家县级电视台。过去四年,他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各类奖助项目完成了大学学业。

        章宁嘉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由奶奶抚养长大。入大学后,他得到了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的资助。这项贷款覆盖了每年4000元的学费和1000元的住宿费,本科和硕士期间由国家支付利息,工作后才开始还款付息。

        朱云是章宁嘉所在班的团支书,也是位受资助的贫困生。她说:“班里困难的同学还是很多的,一共有十多位。好在学校有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等形式的扶助措施帮我们渡过难关。”此外,她还表示,校方经常组织面向困难同学的素质拓展活动,将关怀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朱云说,学校的奖助体系有效地为贫困大学生扫除了经济上的障碍,为他们进一步奋发努力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在各项奖助金的帮助下,班里的十多位贫困生全部顺利毕业并走上了工作岗位。不过,朱云也坦言,“助学金每年800元的额度其实更多只是起到激励的作用。贫困生自身的积极上进才是摆脱经济困难的根本。”她平时会外出做家教,学习考试也非常用功,个人在校期间就曾经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不过,朱云也坦言,“助学金每年800元的额度其实更多只是起到激励的作用。贫困生自身的积极上进才是摆脱经济困难的根本。”她平时会外出做家教,学习考试也非常用功。(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