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教育信息化的“常州样本”

    ——江苏常州数字化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7日 06版)

        江苏常州溧阳平桥中心小学坐落在南山竹海脚下,是一座山村里的小学。从2001年起,学校就利用校园电视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一台电脑、一台摄影机、一个话筒,让这里的山里娃圆了小记者梦和小主持人梦,目前已自编自导400多期电视节目。“自信、活泼、大方,山里的孩子不比城里的差。”校长任祥春自豪地说。

     

        在江苏常州,这并非孤例。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说,教育信息化,为已处在“高位”的常州教育在新一轮发展中找到了破解难题、穿越瓶颈、实现跨越的突破口。目前,常州正通过平台建设、机制创新、应用驱动等举措,助推区域教育转型升级,让数字化教育改革发展的“红利”辐射到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构建无处不在的“学习场”

     

        “青果在线就像个‘教育淘宝网’,需要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还有老师在线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常州市正衡中学的学生胡文慧是“青果在线”的铁粉。翻转课堂学习方式的体验,让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青果在线”是常州建成的网上自主学习平台。其中,近千个在线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资源,对常州学生完全免费开放。自2013年9月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253万次,在线学习人数超过11万人次。

     

        这只是常州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从2001年起,常州就着手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化建设推进,常州市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常州”整体建设中,进行顶层规划设计。

     

        如今,常州有3所学校被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C20联盟正式成员,建成40所国家、省、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无处不在的“学习场”正在构建之中。

     

        创新机制重构教育生态

     

        技术走进学校,注入的是变革的力量。常州市北郊小学校长徐青依托互联网,启动了“e学习”实验项目,并自费数万元购买了一批iPad2用于“iMath(爱数学)课程”实验。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进入“e学习”。

     

        但刚开始推行时,徐青遇到了难题:许多老师不会用不愿用,因为他们既要学习新技术,又要重新备课,大大增加了负担。

     

        丁伟明认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革新教育手段的需要,更是全面变革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的需要,是重构教育、创造新的教育形态的需要。“其中的关键是创新机制,推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互联网思维,从而主动触网、用网、研网,达到网为我用的目的”。

     

        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常州市教育部门为老师做“加法”。市教科院带领全市骨干教师进行微格教研,组织开展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项目评比。

     

        “互联网+教育”让老师尝到了甜头,教师学习新技术的热情高涨。常州市北郊初中尝试运用“翻转课堂”进行课堂转型改革,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理解性云课堂”教学模式。

     

        在常州中学,有着近十年信息技术研究经验的老师季建生告诉记者,“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现在的课堂上,老师能体察学生的累点和痛点,及时调整课程,为他们减负。

     

        以应用驱动优质资源共享

     

        “以前一写作文,孩子们就犯愁。现在有了‘微作文’,孩子们再也不怕了。”常州市天宁区兰陵小学校长薛文兴说,学校利用互联网这一手段,独创出“微作文”,让这所村配套小学里的孩子们爱上写作。

     

        薛文兴说,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信息技术薄弱,潜能得不到发挥。开展“微作文”教学后,一年级的小学生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学校希望能为孩子服务,把写作和孩子的成长相结合,让他们更好地观察生活,在写作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在常州,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了城乡差距,使教育更趋公平,而且也驱动了一项项教育创新探索。常州天宁区自2011年起,就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开展创客教育研究,开发了“趣味编程”“一起玩3D打印”等系列课程,使天宁的学生能享受到面向未来、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的视野、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丁伟明说,到2020年,常州将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常州教育将利用学校评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综合服务等平台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挖掘各类数据,促进对教育的再思考。”(本报记者 苏 雁 李 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