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手稿穆穆 文德巍巍

    ——杨仁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沈阳举行

    作者:本报记者 刘勇 毕玉才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7日 09版)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杨仁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授课。
    杨仁恺《国宝沉浮录》封面 图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杨仁恺鉴定笔记原件 图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63年前,遗失多年的国宝——北宋画家张择端真迹《清明上河图》被他发现,再次回归北京故宫。

     

        52年前,北京琉璃厂一门市,在乱作一团的破纸堆中,他拼出包括米芾行书《苕溪诗卷》在内的37件清宫散佚国宝。

     

        32年前,他与谢稚柳、启功、徐邦达等人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八载,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的121个市县,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终于摸清了中国大陆保存的古代书画家底。

     

        他,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被誉为我国古代书画界“国眼”的杨仁恺(1915.10.1—2008.1.31)。

     

        今年是杨仁恺诞辰100周年。12月4日,为纪念这位学术大师,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了“纪念人民鉴赏家杨仁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42个展板,180余幅图片,十余件杨仁恺书画作品及部分杨仁恺的手稿和著述,静静地述说着杨仁恺在书画鉴定、艺术史研究、文博事业及书画创作等方面的丰功伟绩。

     

        20世纪30年代,勤奋好学的杨仁恺在成都一家私立中学执教时,便对文物和艺术品产生浓厚兴趣。抗战时期,他移居重庆主要从事出版印刷工作,与郭沫若、沈尹默等文化名人交流密切,受益颇多,更与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书画名家结下了师友之谊。在北平,杨仁恺与书画鉴赏家张伯驹、徐石雪、陈半丁等交往颇多,披览藏品,交流鉴定心得,并观赏到长春伪皇宫散佚的古代书画珍品。丰富的求学经历,为其日后辉煌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0年,杨仁恺受聘于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处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参加了东北银行存历代书法名画整理鉴定和拨交东北博物馆的接收工作。奉命奔赴长春等地清查伪皇宫流散历代书画和善本图籍,先后从民间抢救出《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百余件书画珍品。现存辽宁省图书馆的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稿本上半部经其研究确认而形成珍贵稿本。数十年中,经杨仁恺鉴定抢救的珍贵文物不胜枚举,仅在20世纪50年代追查伪满流失国宝期间,就清查收回伪满散佚文物170种319件,大多是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杨仁恺《国宝沉浮录》手稿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手稿。其中,《国宝沉浮录》是杨仁恺用近四十年时间写就的一部鸿篇巨制,一版再版,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是杨仁恺参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8年对大陆地区公私收藏的六万余件书画进行鉴定的笔记留存。手稿共60本,基本是小开本的“工作手册”,笔记以时间(1983年—1990年)为线,以地域为单元,以鉴定的单位为板块写就,内容包括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以及作品的形式、质地、墨色等作品的基本信息和作品创作时间、作者署款、作者印章、作者题跋、作品上款以及他人题跋、传承过程等作品描述,详细记录了杨仁恺以及其他专家的鉴定,并记述了对作者或作品的瞬间感想与理性分析。除文字之外,笔记中还有大量表意的鉴定符号,与鉴定文字呼应,相得益彰,反映出他严谨的学术精神和认真求实的学术作风。

     

        2015年1月份,辽宁人民出版社已将该手稿整理出版为九卷本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全书总246万字,记录评鉴代表性书画作品4万件左右,配有代表性图片3000幅左右,并将国家书画编号以及当时专家鉴定时的不同意见置于相应词条之中。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杨仁恺是著名鉴赏家,也是一位功力深湛的书画家,但其书画之名为学术声望所掩盖。他的绘画初法宋元,后师造化,擅山水而兼及花鸟。书法四体皆工,尤擅行草,功力深厚,在当代中国书坛有着一席之地。

     

        作为一代艺术宗师,杨仁恺对书画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现今活跃在艺坛上的众多书画家都经过他的指导,从而走上了成才之路。“孔子画派”画家郭德福对记者说:“杨老是东北文化艺术界的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绿意茵茵,至今仍在泽被后人。”(本报记者 刘 勇 毕玉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