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我国,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那么,艾滋病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怎样感染人类的?
让我们回溯到1981年,一种不明病因的传染性疾病被发现在美国注射吸毒者和男同性恋者群体中传播。这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免疫系统损伤,并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卡氏肺囊虫肺炎(PCP),不久后在病患群体中又出现了罕见的卡波济氏肉瘤(KS)。
随着更多的PCP和KS患者出现,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专门成立了疫情监控小组。该疾病被发现通过血液和性途径传播并具有一定潜伏期,细菌、毒素、自身免疫细胞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在发现初期,疾病名称通常用淋巴结病或相关病因代指,后来确认其实并不局限于某种病因,而病患者又大多呈现出免疫功能被抑制的症状。1982年9月,美国CDC将这种疾病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
1983年,法国和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新型逆转录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导致艾滋病,先后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1986年,科学家们进一步证实,这两种被分别发现的病毒,实际上是相同的,于是将其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而使得患者失去对抗疾病的保护和免疫能力,被称为复活的“特洛伊木马”病毒。
一般认为,HIV起源于非洲中西部的灵长类动物,野生黑猩猩会感染一种变异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那么,SIV是怎么变成HIV,并感染人类的呢?目前的解释,是在20世纪初,多次跨越物种屏障传播,导致病毒进化而感染人类。简单地说,人类在捕猎或食用动物时,可能感染弱毒性的SIV,通常人体免疫系统在数周内即可抑制病毒感染。但是,毕竟有免疫系统不那么强大的人——经过人群间的频繁传播,SIV终于具备了足够的时间进化变异,成为HIV。
研究表明,HIV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1910年,被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感染者可以追溯到1959年的刚果。1969年,一个南美洲感染者携带HIV入境美国,疫情迅速在美国高危人群中蔓延;到1978年,纽约和旧金山的同性恋男性居民HIV流行率约为5%。20世纪80年代,HIV传入我国。
从发现到现在,人类与艾滋病的搏斗已有30多年,但仍未找到克制的方法。几种疗法虽然取得短暂效果,但随后即被证明失败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鸡尾酒疗法(HAART),但其只能将病人体内的HIV控制在极低水平,却无法彻底治愈。对抗HIV,或许注定是场“持久战”。
(刘欢,作者单位: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