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人民币“入篮”: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者: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2日 12版)

        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4种货币后,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第五种货币。多数分析认为,“入篮”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IMF声明称,执董会当天完成了五年一度的SDR货币篮子组成的审议工作。此次审议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符合现有标准,从而可以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执董会决定认为,人民币符合所有现有标准,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并将作为第五种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SDR货币篮子。声明还说,为确保IMF、IMF成员以及其他特别提款权使用方有充足时间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IMF认为,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和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从而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

        IMF总裁拉加德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执董会关于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决定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对中国当局在过去多年来在改革其货币和金融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认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将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这又会支持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人民币“入篮”引起了全球媒体和金融业界的高度关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彭博新闻社等美国主流媒体都对人民币“入篮”进行了大幅报道。华尔街见闻网的报道以“历史性时刻”为题,称11月30日对人民币与中国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多数业内人士也认为,人民币“入篮”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对中国和IMF及全球经济而言也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方面,人民币“入篮”,标志着IMF首次将一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大大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舞台的地位,新兴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IMF中国部前负责人、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普拉萨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人民币被纳入全球储备货币精英俱乐部,对中国来说是一大步,对国际货币体系来说也是重要的一步。伦敦朗伯德街研究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乔里娃称,人民币纳入IMF储备货币将标志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与2001年中国加入WTO一样,人民币“入篮”将让中国打开资本账户,并由市场决定利率和汇率,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变革。另一方面,人民币“入篮”为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注入了正能量。人民币“入篮”形成倒逼效应,促使中国更严格遵守国际规范和条例,深化自身金融体系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改革事项。同时,人民币“入篮”还有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资本净流出压力。

        (本报华盛顿11月30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