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经典”这一概念,古已有之,经典是圣贤的述作,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恒久不变的至道,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反映着人类普遍关注的社会人生问题,承载着普适价值与意义,记录了人类成长的心灵密码,伴随人类的发展,直到今天。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阅读逐渐退化为消遣娱乐的当今社会,经典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
詹福瑞先生的新著《论经典》,正是针对当代社会的“经典缺失”问题,开出的疗救之方。对我们认识经典,重拾经典,推动全民经典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詹福瑞先生在图书馆工作领域担任领导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图书馆工作经验,对我国文化建设、图书发展事业有着系统、全面的宏观视野,同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及经典对于文化建设的价值有着深刻而独到的思考。《论经典》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精心磨砺的一本思想深刻、内容扎实的著作。
该著是中国学术界首次以“经典”为中心,深入探讨“经典”的实质及相关属性的系统研究著作,堪比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作者从中西方关于“经典之争”的话题引入,对“经典”的内涵作出界定,指出研究经典的两种倾向“内部品质”与“外部建构”。结合具体作品总结经典的传世性、普适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等本质特征,又探讨了经典与政治的关系,媒体、教育对经典的传播与建构问题,以及大众阅读与经典面临的挑战,从根源上解决了“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样的经典”的问题。
本书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分析透彻,论证翔实。理论表述难于文学创作之处在于理论本身的严谨与客观。作为一部理论著作,作者并非就理论本身大加铺衍,而是从分析各种文学文化现象入手,引用一系列富有说服力的文献资料,结合现实案例进行生动解剖。分析透辟,入木三分,论证具有说服力。例如,在本书第三章,论述经典的普适性时,作者以中国著名经典小说《红楼梦》的普适意义为例,阐释“在《红楼梦》中,给人最为深刻启示的还是它所表现出的人生哲学。家庭的盛衰也好,人生的聚散也好,都在诉说着人始终都在探索、都在迷茫的一个问题,即人事的无常与人生的空幻。人来自何方,又归于何处?这是古今中外都在探寻的问题,又是无解的问题。《红楼梦》则以中国人的智慧告诉人们,不仅来去为空,而且存在即空。看起来极为悲观,然而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都不能不服膺它的深刻”。在论述经典与政治关系时,作者以《庄子》与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对抗为例;在经典的耐读性一章,论述经典的陌生性时,作者对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中主人翁土地测量员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解剖,最后总结出小说的陌生性源自其思想内涵的深刻。通过现象的分析,提炼出观点,再加以严谨的论证是本书理论构建的一大特点。
其次,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其广泛的引经据典,引述了大量古今中外的重要思想和经典言论,例如黑格尔“认识自己本身,这对于精神来说是何等伟大的工作”,林语堂“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为读者开启了古今中外文学殿堂的大门,让人想进去一探究竟。粗略统计,全书共引用参考文献211种,其中,中国古代文献典籍50余种,外国文献、研究著作63种。除了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以外,还有历史学、哲学、美学、宗教学、社会学、目录学、教育学等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作者在探讨某个问题时,一方面注重对问题的延展与生发,借助相关材料,帮助读者理解问题并拓宽读者的阅读视野,做到了“旁征”;另一方面,不拘于谈古只引古,说今只引今,运古今中外典籍于笔下,真正做到了“博引”。丰富的征引材料,再加上翔实的论证分析,使得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再次,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该书内容共分十章,可以划归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中外的“经典之争”展开,列举了中国古人以及西方学界对经典的认识,对以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经典”论争予以辨析,最终回答了“经典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第二部分是本书的第二到第六章,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经典的外部属性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时间维度看,经典具有传世性;从空间维度看,经典具有普适性;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经典具有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第三部分是本书的第七到十章,从经典之于“外部建构”相关因素的关系展开讨论,其中,论述了经典与政治的同流异质关系、媒体对经典的传播与建构的影响、教育对经典的传播与建构的重要性以及大众阅读与经典面临的挑战等相关问题。十章内容,三个部分,由内而外,从理论到现实,层层递进,真正做到了合则一体,分则无迹的体例结构,体现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人文学者与图书馆员,面对当今社会大众文化流行、阅读逐渐“消遣化”“娱乐化”,而经典却不断地被“边缘化”的现实,作者深知读书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以及倡导读书之于图书馆员的责任。所以,作者提倡“全民阅读”,并且是有深度、有厚重感的经典阅读。学术研究提倡问题意识,然而,学术研究中可能涉及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只关学术而无视现实的。应该说,学术研究的最终旨归是服务现实社会。作者既从阅读之于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着眼,又从当下社会的阅读问题入手,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对于人类心灵的塑造、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充分反映了一名人文学者与图书馆员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作者说:“正是经典,不断发现并揭示社会的不完美甚至还存在的丑恶,使人类虽然行恶,却在理想中保持向善。因此,经典不仅给读者认识社会、提高其是非善恶的判断力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会培养读者不断向善,不断追求完美的品质,从而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唐萌,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