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构建平台 加强协同 深化和拓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作者:张国祚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30日 15版)

        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 张国祚

        文化软实力主要的功能是什么?那就是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谋划力、引导力、意志力。任何国家缺少这六种力,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与此同时,这六种力又并非截然分开、毫无交集,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促进这六种力的实现,仅凭少数学科从少数方向、少数领域着手难以实现,而必须构建平台、加强协同,从以下方向推进。

        理论根基。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指导理论越深刻、越完备、越有远见,文化软实力就会越深厚、越广泛、越持久。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首先夯实理论根基。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实际,借鉴西方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先进理论,创造性地建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

        灵魂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理想信念,决定人们对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的判断标准。没有理想信念或没有远大的理想信念,不分真假、美丑、是非、善恶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有真理、公平、正义可言,不可能有精气神,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要注重研究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优势。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励志修为、道德涵养、品格磨炼、认识世界、经世致用、用兵谋略、内政外交、治国理政等方面,有很多深刻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这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资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一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结合外来的先进文化,就会形成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魅力,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梳理、创新、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

        精神道德。没有井冈山精神,革命的星星之火就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没有延安精神,就不能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持久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没有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我们就不可能在一穷二白的国度里,迅速医治好战争的创伤,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管市场经济多么发达,今日的中国多么富有,这些宝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必须被继承发扬,决不能丢掉放弃。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亲和凝聚。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分配差距的拉大、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等问题的出现,社会矛盾问题凸显;“疆独”“藏独”不断制造民族分裂主义,不时制造暴恐事端;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停止过,思想文化渗透有增无减。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在增强民族亲和力、社会凝聚力上多下功夫,为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法理保障。

        廉洁公信。党是否风清气正、廉洁奉公,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各级政府是否勤政为民、取信于民,关系到老百姓是否拥护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实实在在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加大“打虎拍蝇”的力度,树立了务实、为民、清廉的形象。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唯恐自己因工作中的新问题被举报、被调查,而不作为、不进取,存在懒政、怠政、逃避责任等消极态度,这同样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深化研究如何使党保持廉洁,使政府公信力不断增强,以深得人心、顺应民意。

        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双重属性,文化产业则具有社会和经济两种效益。文化产业的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效益上。因此,如何使文化产品在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重视意识形态属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又使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尽可能受到广泛欢迎,赢得尽可能广大的国内外市场,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的研究课题。

        舆论引导。毛泽东同志指出,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一定要去占领,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造成舆论。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包括舆论导向在内的意识形态工作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颜色革命”“阿拉伯大动荡”所引发的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无不是以“街头革命”舆论战开始,抹黑当局,扰乱民心,制造族群分裂,反对派在乱中夺权。因此,如何占领舆论制高点,进行正确引导,是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

        文化安全。当今时代,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交往越来越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交锋日益频繁。特别是互联网发展迅猛,其海量、即时、互动、无界、无域、无孔不入的特点,使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思想传播者、观念制造者。网络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为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利用互联网,诋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动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损坏党和政府的信誉,危害国家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着力研究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以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话语权力。话语权事关话题的设定、观点的正谬、说理的策略、表达的技巧,涉及如何吸引和征服话语客体对象,赢得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如何把我们重视和关注的话题变成多数国家关心的话题,如何围绕我们关心的话题提出正确的观点,如何把握好度以赢得大多数受众的赞同,如何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人们满怀兴趣、心悦诚服地追随我们的观点主张?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下功夫解决好的问题。

        国际形象。中国的国际形象既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山河是否秀美、城市是否整洁、乡村是否卫生、经济是否繁荣、科技是否先进等等,都是平面的形象;国家的政策是否公正合理、深谋远虑,民族的文化是否博大精深、富有魅力,国民的文明素养和智力水平是否比较高,国内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否很强等等,都是立体的形象。国外对中国形象的观察和判断有什么规律,中国在树立国际形象方面有什么经验教训,如何全方位提高中国国际形象、广交国际朋友、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科学评价。物质硬实力是有形的、可以计量的,表现为物质力量的实力。多少架飞机、多少艘军舰、多少门大炮、多少辆坦克、多少枚导弹、多少万军队,都是可以计量清楚的,都是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则是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情感、智慧力量的实力。对祖国的忠诚、对敌斗争的勇敢、对事业的热爱、干部群众的团结和谐、战略规划的高明,都是软实力,都是难以计量的。难以计量并非是说绝对无法计量。我们要对文化软实力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仅有模糊的定性评价是不行的,需要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尽可能科学的结论,也才能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发展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比较精准的对策建议。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和建设必须解决科学评价这一难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