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聚焦“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云南:打破西部人才成长“天花板”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3日 04版)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启动以来,云南省紧紧围绕本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优先选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进行培养。此举直接为长期扎根云南的人才“充电”“解渴”,打破了边疆人才的成长“天花板”,破解了西部省份转型发展的人才之困。

     

    服务特色发展

     

        “西部省份转型发展,必须培养出一批留得住、过得硬的领军人才。”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国宗表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与云南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不谋而合,可以快速补上边疆省份的人才短板。

     

        一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结合实际、按需选派,使“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培养工作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云南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吴丽芳学习归来后,在专业领域日益崭露头角,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洲菊新品种“秋日”,突破了出口限制,大幅增加了花农收入。

     

        访问学者在搞好自己的专业提升同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派出单位和研修单位之间建立起合作、交流渠道。2013年选派的宋晓林成功吸引中国矿业大学专家学者持续到云南开展讲座、授课,并促成了所在单位与研修单位合作开展“973”国家重点项目研究。2014年度选派的梅丽宝,也成功促成所在单位与武汉大学在技术交流、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满足人才渴望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打通了西部基层人才与国内一线学者的交流、沟通渠道,满足了西部基层人才学习提升的迫切愿望。“研修让我学习了导师及其团队数十年积累的工程经验与技术成果,突破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困惑。”2014年派出的、来自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访问学者李小林这样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

     

        为了确保“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能够学有所用,云南加大了对访问学者的跟踪培养力度。建立访问学者数据库,随时关注他们的成长进步,并想方设法为其搭建发展平台。2012年选派的普世坤研修回来后,先后完成三项国家锗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标准项目17项,摘取2014年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云南锗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跟踪培养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访问学者回到云南后,都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云南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访问学者李小林回来后,成功把研修所学应用于公司矿山生产,仅排土场运输线路优化一项成果,每年就可降本增效3000余万元。

     

    拓展广度深度

     

        12年来,云南省派出的访问学者基本达到了“带着问题和课题出去、带着答案和成果回来”的研修目的,为云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借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计划的经验和做法,云南省积极扩大基层人才对口培养。2014年,由省委组织部牵头推出“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明确从2014年到2020年,每年从县及县以下的教育、卫生、农业科技单位中各选派100名业务骨干,到省级学校、医院和农业科研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专业进修。

     

        云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海华说:“我们将研究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支持政策,给西部人才搭建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创新创造空间,让他们能不断挑战新的发展高度。”

     

        (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