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艺术应为人民 而不是为人民币

    作者:杨洪涛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3日 14版)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洞察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和文艺现状,深刻且及时地为当代文化的总体发展提供了具有方向性的战略指导。时隔一年,这一重要讲话全文近日公开发表,让人们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再次完整全面地学习领悟这一文艺理论,从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体悟。

        影视艺术近年迎来井喷式发展。然而,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忽略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有的人把影视作品当“摇钱树”,把观众当“提款机”,把吹捧忽悠当促销利器。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什么作品都敢拍、什么剧情都敢演、什么演员都敢用,调侃崇高者有之、善恶不辨者有之、炫富摆阔者有之、搜奇猎艳者有之、胡编乱造者有之。有的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用奢靡的场景、香艳的造型和阴暗的价值取向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试图培养不问黑白只讲钞票、不分善恶只看“颜值”的粉丝群体。这些乱象引起了从业者的反思。一年以来,影视行业涌现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电影《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琅琊榜》、电视节目《记住乡愁》《客从何处来》等。然而,与中国影视生产的年度规模相比,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还很少,多数作品的质量仍有待提升。

        影视艺术的时态在变,有切合社会潮流和现实语境的时代命题;语态在变,有适合现代传播的表达方式;形态在变,有符合影视技术与艺术发展方向的新类型。但影视艺术的服务对象和文化功能不变。我们仍然要有价值坚守和责任担当,满足人民的观赏需求,反映人民的生活愿景,展现人民的生活感悟,表现中华儿女勤劳勇敢、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记录、见证并参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改革与创新。因此,影视工作者应该主动参与文化建构、普及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审美能力和认识水平。如纪录片《记住乡愁》,立足于民族文化根基,触摸着生命的缘起和血脉的沿袭,给人以宽慰、温暖和安全感。又如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把关乎生死的重大命题用诙谐幽默的语态表现出来,步履轻盈地与命运抗争,表现了当代青年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其产品的过程中也同时生产着接受它、消费它的对象。也就是说,我们在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创造了观众。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来培养观众?首先它必须是观众精神生活的营养品。当下有的影视从业者为了增加利润,只重视明星阵容和话题营销而忽略艺术创作,甚至故意制造老套的故事情节和八卦的娱乐话题吸引眼球,传达骄奢淫逸、扭曲的价值观,使剧中人物的灵魂无处安放、观念失去善恶、信仰没有依归。这种产品不仅通过上座率和收视率浪费观众的金钱和时间,还通过持续“麻醉”作用对观众产生文化误导和精神控制。

        影视艺术不仅要有生活温度和娱乐热度,但更要有艺术深度和审美高度。作为大众文化的影视艺术,其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艺术价值是核心,是影视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情怀。娱乐价值是助力,是影视艺术在有效传播中的润饰、推动和彰显。如果为艺术而艺术,故作高深,就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导致影视艺术成为曲高和寡、不知所云的孤本。如果过度娱乐、媚俗到底、把底线当上线,则容易流于低级趣味进而误导受众,成为娱乐至死、玩物丧志的时代之殇。须知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对于影视艺术而言,适当的艺术创建和适度的娱乐元素才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正途。

        影视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我们要坚守正确的文艺发展方向,要始终坚持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艺,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伟大的时代应该孕育伟大的作品。影视工作者要把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巧妙融合,既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独立的风骨,又要避免脱离实际、因循守旧的老气横秋和顾影自怜;要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时代精神,以积极的姿态、饱满的状态和良好的心态,自觉吸收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中优秀的文化养分;把握世界先进影视技术的发展走向,让技术进步成为艺术发展的动力、材料和手段,实现技术进步和艺术观念进步的统一;善于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和媒介技术,运用现代语态和先进理念,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精神、时代质感、文化意识与引领价值的影视作品,为中国梦的实现鼓与呼。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